本文目录
护理职业暴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对存在的各种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的职业接触。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护士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针刺伤是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国内职业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其中74.5%为污染针头所刺伤,护理工作中针刺伤造成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化学因素护士在配置各种化疗药物时,药物颗粒释放到空气中,部分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被人体吸收,可引起脱发、白细胞下降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和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致护士感染。
社会心理因素目前,住院病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比例未达标,形成了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如超时的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弯腰用力不当,易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腰椎间盘的膨出或脱出等。
护士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本身防护意识淡薄。比如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往往是由于一些护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不习惯戴手套,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等造成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二版
第一篇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篇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6.ICU环境管理
7.ICU人员管理
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9.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2.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1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14.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5.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6.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7.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
18.血液透析室(中心)建筑布局与设备设施管理
19.血液透析室(中心)人员管理
20.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21.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22.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3.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管理
24.血液透析浓缩液配制管理
2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2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2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2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29.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
30.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
31.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32.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
33.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
34.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
35.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
36.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
37.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
38.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39.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40.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41.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42.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43.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44.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45.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46.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
47.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48.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
49.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
50.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
51.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52.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53.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
54.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
55.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
第三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
56.标准预防
57.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58.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59.安全注射
60.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1.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2.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3.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64.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65.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
66.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67.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6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6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7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第四篇 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
71.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72.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73.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74.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
75.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
7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77.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78.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79.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80.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
81.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82.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83.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84.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85.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86.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第六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87.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
88.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
8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9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第七篇 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
91.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92.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9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第八篇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
94.消毒药械管理
95.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
96.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第九篇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
97.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98.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99.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00.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01.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02.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
103.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
105.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
106.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107.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08.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篇 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
109.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10.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一篇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11.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12.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13.ICIU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14.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二篇 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11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116.医院感染暴发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117.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118.同源性分析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三篇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管理
119.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知识培训制度
120.全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121.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122.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12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标准操作规程
附录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2000~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有关部分国家法规、规范、指南名录
附录三 WHO/美国CDC有关感染控制的部分指南名录
附录四 美国CDC/NHSN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监测定义和急性医疗机构感染的分型标准(2008年)
什么叫感染hpv病毒
这个要重院内感染的名词解释开始讲 0 0,,, 你可以百度下- - 还是回答你问的吧,, 0 无暴露 1级暴露 2级暴露 3级暴露 有个图可以截图给你看就明白了 .....
口腔科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 垂直感染 )。
2、大量实践证明,( 手卫生 )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 )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 )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
6、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9、正常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10、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给药,1小时滴完,可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 (×)
四、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A)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4、手消毒指征( ABCD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5、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BCD ):
A、认真洗手;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6、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ABCD ):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营养不良者; C、老年人;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7、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ABCD )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8、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ABCDE ):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9、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ABCDE ):
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10、医院内的外科伤口感染,须拿取标本做细菌培养时,标本的采样应尽可能取自新鲜的脓液,才具有临床诊断的意义。而正确的采样方法,以下哪些正确?( B C )
A、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直接拿无菌的棉签取标标本送检。B、.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再用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C、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用无菌空针抽取深部伤口新脓液标标本送验检。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渗液送验检。
1、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答:(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局部处理措施?
答: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 D 母婴传播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A )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年2月21日
4、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D )。
A 预防为主 B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以上三项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 35 B 28 C 38 D 40
6、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 D )。
A 处罚措施 B 强制措施 C 行政拘留 D 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7、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B )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 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B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 隔离、消毒 B 预检、分诊 C 分类、隔离 D 定点、隔离
9、《消毒管理办法》自何时实施?( B )
A 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B 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C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D 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10、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A)
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11、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B )
A 无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12、《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何处理。( C )
A 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B 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C 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D 毁形后卖掉
13、《消毒管理办法》规定,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应如何处理?( A )
A 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B 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C 必须随时进行清洁处理 D 必须随时进行灭菌处理
14、《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B )
A 用后灭菌 B 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 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15、以下(C)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A 煮沸 B 高压蒸气 C 优氯净 D 紫外线
16、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B):
A 冠状病毒 B 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 C 猪链球菌 D 一种甲型H1N1病毒
17、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 A )
A 专用车 B 救护车 C 面包车 D 大卡车
18、关于处理高危物品和中危物品朊毒灭活方法正确的有(D)
A 134℃~138℃ 8min B 134℃~138℃ 18min
C 134℃~138℃ 38min D 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h,再121℃ 60min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疾病是甲类传染病(AD)
A 鼠疫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 炭疽中的肺炭疽 D 霍乱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ABC)
A 医源性传播 B 性接触传播 C 母婴垂直传播 D 经媒介生物传播 E 一般接触传播
3、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包括下列哪些(AD)
A 肠道病毒71型(EV71) B 柯萨奇病毒B组的16型(CoxB16)
C 肠道病毒78型(EV78) D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 E 肠道病毒171型(EV171)
4、下列可以灭活肠道病毒的有(CDE)
A 75%酒精 B 植物消毒剂 C 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D 过氧乙酸 E 碘酒
5、下列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消毒的消毒剂有(ACE)
A 碘伏 B 醋酸氯已定 C 漂白粉 D 苯扎氯铵 E 过氧乙酸
6、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ACD)。
A 传染源 B 自然环境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E 社会环境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
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8、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即可通过以下途径等造成传播。(ABCDE)
A 粪-口 B 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C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
D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E 以上都对
9、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AB)
A 隐性感染者 B 患者 C 动物 D 食物 E 水
10、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三、判断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3、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
4、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6、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7、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8、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
9、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10、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11、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1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四、简答题
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新发现的传染病包括哪些?
答:(1)过去早已存在的疾病,但当时未认识是传染病,现今才确定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淋巴瘤由幽门螺杆菌引起。(2)早已知道为传染病,当时未发现其病原体,近年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发现其相应病原体。如丙肝、戊肝、流行性出热血。 (3)过去确实不存在、新近才出现的如艾滋病(AIDS)(4)已知传染病的病原体,由于变异出现新症状或症状加重及病原学诊断发生变化,如霍乱弧菌O139、SARS、禽流感。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D)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
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意外,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ABCD)
A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C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D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E 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CD)
A 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B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D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 以上都对
三、判断题
1、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不必须戴双层手套。(×)
2、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3、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四、简答题
何谓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答: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 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大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3、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D )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胸痛
二、多项选择
1、医院感染是指 ( ABCD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E 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2、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ACD )
A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E 不必特殊处理
3、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中必须填的有( ABCDE )
A 年龄 B 性别 C 科室 D 感染日期 E 感染部位
4、感染日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阳性的标本的送检日期,用以计算:( ABC )
A 入院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B 手术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C 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 D 感染发生的经过 E 感染发生的原因
5、感染性腹泻诊断包括哪些?( ABC)
A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B 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C 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D 咳嗽、心悸、咳痰
E 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三、判断题
1、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
2、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不属于上呼吸道感染。(√ )
3、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 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即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 )
4、术后30天内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不属于医院感染。 ( × )
四、简答题
1、何谓医院感染?
答: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哪些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3、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要点
答: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一).医院院感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手术室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三).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56题 (四).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五).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六).2021年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考试测试题60题 (七).山东春季高考知识考试准考证打印
(八).山东春季高考知识考试时间安排及成绩查询公布时间 (九).大学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及重点知识总结 (十).2020年中学禁毒知识竞赛考试试题及答案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
以上就是关于职业暴露名词解释,护理职业暴露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职业暴露名词解释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