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制荆楚还是赶至荆楚,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黄州赤壁·大江东去“文赤壁”

本文目录

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黄州赤壁·大江东去“文赤壁”

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黄州赤壁·大江东去“文赤壁”

东坡文赤壁在黄州(今黄冈县)城西北长江之滨。因其为红褐色石崖,状似倒悬之鼻,故唐以前称赤鼻山;又因其断崖临江,也叫赤鼻矶。赤鼻矶何时称为赤壁,已无从查考。但唐宋时的许多诗文已把这里称作赤壁,且还有意无意地写成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苏轼来此之前,这里已有不少供人游览的建筑物。但真正声名大噪,还是由于苏轼的缘故。自苏轼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黄州赤壁声誉与日俱增,以致清康熙年间重建赤壁时,黄州知府郭朝祚亲书其额,正式命名为“东坡赤壁”。

苏轼与乌台诗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岁中进士。曾写《进策》二十五篇、《思治论》等论文,针对当时财乏、兵弱、官冗等社会政治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王安石强调更张法度,苏轼强调择吏任人,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王安石主张理财,扩大国库收入,苏轼主张“节用以廉取”,批评变法派“广求利之门”;王安石变法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苏轼则认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力主稳健。由于多次上书而未被采纳,因此他请求外调,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罢相后,吴充、王珪继任宰相,变法动向逆转,一些投机分子营私结党,倾轧报复。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摘出苏轼诗文的片言只语,弹劾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于这年七月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吏的机构)的别称,因汉代御史府内有柏树,常有数千乌鸦栖居其上而得名。御史台本想判苏轼死罪,幸得亲故营救,神宗也不想杀他,他才侥幸获释。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之名,贬谪黄州。

躬耕东坡

被贬黄州后,苏轼先住在定惠院中,并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通过刻划孤鸿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不肯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后的孤独寂寞之感。后来他迁居到离江边仅十步的临皋亭。

苏轼在黄州名义上是地方“团练副使”,实际只是挂名,而且宋神宗明确规定“不得签书公事”,其任务为“思过而自新”,行同罪人,几近于流放。在这种情况下,苏轼把时间几乎全用于游览山河。黄州的风景胜地,鄂东以至大江以南的许多风景佳地都留有他的足迹。

苏轼的游兴极高,以致出现过这样的笑谈。元丰五年九月,苏轼同客人泛舟于黄州江面,夜半归来,门敲不开,就又回到江边,“倚杖听江声”,心中不快,遂赋词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的下阙从江声引起感慨,自己总为名缰利锁所扰,不能真正主宰自己,不如一叶扁舟,遨游江海,以终余年。想用退隐解脱政治上的苦闷。没想到这后两句遐想之词,竟引起一场误会。第二天满黄州都传说苏轼昨晚作了此词后,将帽子和衣服挂在江边树上,驾着小船,不知去向。黄州太守徐君猷虽与苏轼交好,但负有看管苏轼之责,闻信急忙赶到苏轼住处,却见苏轼鼾声如雷,睡得正香。

经济上苏轼也很窘迫。他在给友人秦观的《给秦太虚书》中说,月初取四千五百钱,分三十串,挂于梁上,每天挑下一串,用后所余装入竹筒,留作待客。即便如此,日子仍难应付。《寒食雨二首》描绘了在大雨中的困顿潦倒:“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在这种情况下,苏轼老友马正卿,为他向郡中申请来数十亩旧营地,以便维持生计。营地久荒,布满荆棘碎石。苏轼率僮仆于草丛瓦砾中开垦出大片耕地,种上稻谷、蔬菜。一向读书、做官且已年满四十五岁的苏轼,虽深感“垦辟之劳”、“筋力殆尽”,但仍虚心求教,学会了种田,并与贫苦的农民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农夫人不乐,我独与之游”,甚至公开声称:“吏民莫作是长官,我是识字耕田夫。”(《赠王庆源诗》)。

旧营地略有坡度,且面向东方,苏轼便取名“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且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忠州曾有《东坡种花》诗、《步上东坡》诗,苏轼十分钦佩白居易,并有意效法,也是他自号为“东坡居士”原因之一。苏轼还在此建了一座房子,因是雪天落成,故命名为“雪堂”;并在房内四壁都画上雪,以喻其高洁。

这段躬耕生活成为苏轼经历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此,他先后写了九首有关东坡和东坡耕作的诗。

二赋堂与前后《赤壁赋》

苏轼《赤壁赋》墨迹

东坡赤壁有一主体建筑,名“二赋堂”,是专为纪念苏轼前后《赤壁赋》而建。堂中有高约丈许的巨大木壁,正面刻着字大如拳、豪迈俊逸的楷书《前赤壁赋》:

《大江东去“文赤壁”》古诗句出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大江东去“文赤壁”》古诗句出处: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大江东去“文赤壁”》古诗句出处: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大江东去“文赤壁”》古诗句出处: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大江东去“文赤壁”》古诗句出处: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篇赋记述了元丰五年(1082)秋七月十六日晚,苏轼与客人夜游赤壁的情景。文中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作者感叹造物无穷,人生短暂,通过对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出把个人不幸视作暂时现象,将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的超然态度,既流露出政治失意后的抑郁,又表现了旷达开朗的胸襟。这种情感上的波折反映出苏轼贬谪黄州时期复杂的精神世界。

二赋堂木壁的背面则刻着苍劲有力的碑体《后赤壁赋》。这是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所作。此时已是秋末冬初,树叶落尽,长江水枯。苏轼陪同客人,踏着月影,从临皋出发,再次泛舟赤壁矶下。第二天,写下了这篇《后赤壁赋》。其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句,状写赤壁冬夜的景色,堪为绝唱。后赋境界幽奇萧瑟,与前篇各异其趣,更多地反映了作者遭贬谪后悲凉孤寂的心情、超尘绝俗的追求。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使黄州赤壁大放光彩。明李东阳赞道:黄州赤壁“不直(只)山水之佳,盖子瞻二赋为之增重也”(《题赤壁图序》)。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元有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明有许潮《赤壁游》、沈采《苏子瞻赤壁记》传说。而且宋李公麟、明唐寅都画过苏轼游赤壁的画,明魏学洢的《核舟记》还记载了民间雕刻家王毅以“大苏泛赤壁”为内容所刻“核舟”的惊人技艺。由此更使黄州东坡赤壁名满天下。

酹江亭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二赋堂,往右穿过题有“迎素月”的侧门,左边崖石上屹立着酹江亭。此亭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之句命名。亭中有清康熙临摹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前《赤壁赋》“御书”碑刻。在酹江亭陡峭的石壁上,留有道道波浪冲蚀的痕迹,由此可以想见当年作者所描述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

在写前后《赤壁赋》的同一年,苏轼来到赤壁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被贬黄州也逾二年,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将付之东流,他不禁心潮涌动,浮想联翩,于是吟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词章《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一作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追怀古人功业,礼赞如画江山,引出英雄豪杰,感慨历史无情,哀叹己身无为,更觉人生如梦。既然空怀壮志,不能有所作为,只好豁达为怀。此情此意,江月可鉴,于是举杯邀月,把酒酹江。

这首词以雄健的笔法描绘了黄州赤壁的壮丽景色,塑造了雄姿英发、潇洒从容的少年英雄周瑜的形象,充分体现了苏词高远清雄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离黄州后,在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时,问:“我的词同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回答是:“柳郎中的词适宜于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手挽铁板,唱‘大江东去’。”此说不一定为真,但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轼《赤壁怀古》的豪放词风对世人的影响,后人因此以“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作为《念奴娇》词牌的代名;并在江边修建此亭。

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酹江亭

坡仙亭与碑阁

出酹江亭,往左走,左侧有一亭为坡仙亭。此亭的得名,是由于苏轼二赋中有“羽化而登仙”、“挟飞仙以遨游”等佳句,描绘了“羽衣蹁跹”的道士形象,加之苏轼在黄州时经常览佛书、赴佛寺、参禅问佛,因而宋元以来,一些人常以“坡仙”称呼苏轼。南宋诗人戴复古在他的《赤壁》中写道:“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其实,苏轼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兼蓄道、佛,博采三家而圆通灵活地加以运用,奉儒但不迂执,谈禅并不佞佛,好道又不厌弃人生。

苏轼喜丹青,长于画枯石竹木,所画枯木,枝干盘踞弯曲,像是作者胸中抑郁情状的 *** 。坡仙亭内,即嵌有两幅石刻苏轼画,一幅月梅,一幅寿星老头。月梅画半镰新月,一株老梅,老枝虬劲,嫩枝茁壮,花蕊初吐,于凄清中露出一缕生机。寿星画系以“德、寿、殿、宝”四字组画。黄州多竹,苏轼在黄州时喜画墨竹,并颇有心得,总结为:“必先得成竹在胸中,执笔熟视,及见其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逐,以追其所见”。(《东坡全集》第三十二卷)这“成竹在胸”后来成为非常有名的成语。

苏轼擅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北宋“四大家”。坡仙亭石刻苏词四首,均为苏轼手迹翻刻。其中《满庭芳·归去来兮》、《行香子·述怀》、《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三首为楷书,呈苏书所长,丰腴跌宕,富有天真烂漫之趣。另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草书,笔势奇劲,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与其豪放词风相得益彰。

欣赏苏轼书法的更好去处是二赋堂东侧的碑阁。进碑阁大门,映入眼帘的全是黑底白字的苏轼手书石刻,四壁皆然,煞是壮观。碑阁中藏有《景苏园帖》石刻,为苏书各体中的精品。全套原为六卷,共一百二十六块,现存一百零二块,其中包括苏轼留存的法帖名作《赤壁赋》、《黄州寒食帖》、《洞庭秋色赋》。说起碑阁石刻,不能不提及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来黄冈县做县令的四川杨葆初,是他多方搜集苏轼墨迹,择其佳者,编为六册,然后请刘宝臣手摹上石,请工匠镌刻,并建亭阁,使苏帖石刻嵌于其内,命名为“景苏园”,苏轼书法才得以传世。碑阁后遭破坏,1925年扩建赤壁时,“流落市贾之手且二十载”的石刻中有一百零二块从张姓人家买得。

作为一代文豪、著名书画家的苏轼,黄州阶段是他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调离黄州。其间写诗二百一十四首,填词三十七首,文赋小品三百七十篇,而且其代表作都写于黄州。苏轼与黄州结下了非同寻常的感情,在《别黄州》诗中有“桑下岂无三宿恋”之句,以示对黄州的眷恋。他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到黄州,且“来时莫遣故人非”。但直到苏轼去世,这一愿望也未能实现。

黄州人民没有忘记苏轼这一代文豪。1982年,在黄州东坡赤壁立起一座3米高的全国第一座大型苏轼立像:苏轼手握书卷,昂首远望,似正构思新的诗篇。

荆楚成语故事连环画

成语“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书中记载:“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赶制荆楚还是赶至荆楚,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黄州赤壁·大江东去“文赤壁”图1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是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毛遂便委婉拒绝了,但毛遂再三要求,于是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一到楚国,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门客们只知道干着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一手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胆怯。

赶制荆楚还是赶至荆楚,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黄州赤壁·大江东去“文赤壁”图2

他两眼逼视着楚王,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从赵楚两国的关系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他对两国利害关系的分析深深打动了楚王的心。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于被说服了,当天下午便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很快,楚王派军队支援赵国,赵国于是解围。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地担任某项工作。

春秋时期楚国历代君王

楚文王(?―公元前677年),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母邓曼,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次年,熊赀继位为,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所以楚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记载:“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楚武王的遗命而由楚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基本介绍 本名 :熊赀 别称 :楚文王 所处时代 :东周春秋前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公元前677年 主要成就 :征服权、罗、邓、绞、申等国,迁都于郢 前任国君 :楚武王熊通 继任国君 :楚成王熊恽 英文名 :King Wu of Chu 人物生平,为政举措,创立县制,领路之人,迁都于郢,趣闻轶事,和氏璧,受鞭刑,獬豸冠,史籍记载,家庭成员,父母,妻子,儿子, 人物生平 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熊赀的父亲楚武王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继位后,开始从丹阳迁都郢都。 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从郢都到蔡国,全程约400公里,楚伐蔡必须向一些小国假道,不像在江汉平原上来往那么自由自在。论战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进,楚文王用兵则跳跃式突进。自从楚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22年,其子楚文王就开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封国。楚文王伐蔡的缘由,从表面上说,是应息侯之请,去惩罚无无礼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邻,故址在今河南息县。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陈国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陈过蔡,将赴息,蔡侯以姐夫名义阻留求见,有轻浮的言谈举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立即整军出征。九月,楚师与蔡师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相遇,楚师勇锐,蔡师一触即溃,蔡哀侯被楚师俘获并被带回郢都。 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为了报复,蔡哀侯便故意向楚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听到蔡哀侯之言,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见息夫人果然容貌极美。次日,楚文王设宴招待息侯,乘机以武力俘虏息侯,灭亡息国。楚文王将息夫人带回楚国,纳娶息夫人为妃,并让息侯担任守卫城门的士兵。息夫人闻讯后,想投井自杀,但遭斗丹劝阻作罢。息夫人为保全息侯的性命,无奈嫁给楚文王。息夫人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语,几乎从不先开口。一次,楚文王询问息夫人何以如此不欢,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认为是蔡哀侯的缘故才灭亡息国,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国,同年七月,楚军进入蔡国。并继续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国被软禁9年后去世。 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国君会盟于鄄邑。齐,成为五国中的霸主。楚文王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为霸主的齐国示威,于五国会盟的次年,举兵伐郑。史称“郑居天下之中”。郑都的故址在今河南新郑。 文王即位到灭邓,伐郑为止,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但若顺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鸷,七分昏庸。由于受着楚国政治体制的约束,才使他不至于沦落为昏君庸王。 先王的训诫,师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阅历,使文王渐渐学会分辩直臣和佞臣。同时,注意选贤举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传·哀公十七年》说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彭仲爽不负所望,战胜攻取,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鲁庄公十八年秋,巴师袭击楚国权县的那处。楚国君臣轻视巴人,疏于防范,终至于酿成大祸。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因无备而弃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师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文王大怒,处死阎敖,他的族人作乱竟与巴国同谋反叛。次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县或枝江县)被巴军打得大败。文王率楚师回到郢都,司官门守卫之责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纳。文王无奈,为了以功补过,就转而进攻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黄国是淮河上游的一个小国,公族为嬴姓,西北与息县为邻。文王接受因轻敌而致的教训,调将用兵又像先前那样得心应手,在踖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文王迅即撤兵,到达湫地时得了病。 夏季,六月十五日,在一个名为渊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绖,然后自己也自杀身亡,葬在地宫的宫门内。 为政举措 创立县制 背景 楚国是中国最早创立县制的诸侯国家。它突破商周以来的分封制的成规,开秦以后郡县制的先河。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君主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后,大规模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及上古帝王后裔,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的疏远,联系的减少,西周后期至东周初叶,诸侯与周王朝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诸侯的威权日重,周王的权力被逐渐架空,诸侯们尾大不掉,藐视王室,如申伯联络犬戎,攻打周幽王。郑庄公向周天子动武,射伤周桓王。而南方诸侯楚国,连最廉价的贡品苞茅草也长期不按规定进贡。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分封制阻碍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楚人在向江汉发展中,征服了一些小国。因此,是继续让这些被征服的小国统治者继续统治,成为楚国的国中之国,还是将原来的统治者(贵族)迁出,由楚王派人进行管理,成为楚国的一级地方政权呢?楚人吸取周朝分封制的教训,改间接统治为直接管理。首见于史籍的是楚武王灭权(今湖北荆门市)之后,设权为县,并派大夫斗缗为县公(长),出现县制的雏形。公元前687年,楚文王伐申(今河南南阳),申国的国君原是周宣王的大舅。服申之后,楚文王曾想复申之国,使之与楚结盟。但令尹彭仲爽从分封制的历史教训与申的地理位置考虑,建议楚文王灭申而设县。之后灭掉息国(今河南省息县)而设县。楚国的县制由此真正开始。 申、息北接中原,东连淮夷,正是楚国的北疆门户,是悬于楚国门之外的边防要塞和楚国挥师北进中原的桥头堡。 楚文王以后,楚国在被灭的国家设县的,有史可稽的有20处,其地点大多是在楚长城方城以外。楚庄王县沈(今河南平舆)。楚灵王县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上蔡)、东不羹(今河南襄城)、西不羹(今河南舞阳)。楚平王县城父(今河南宝丰)。楚惠王县叶(今河南叶县)。这些县都在淮北,在从西向东的一条线上,构成一道中原防线。 措施 一是建立大城。楚灵王大城陈、蔡、不羹,一个县的田赋,能有兵车千乘,可见其人口之众多,生产力之发展。在这些大城周围,还筑有许多卫星城以作拱卫。明代周圣楷《楚宝》记载:“楚方城之外,别有万城,是时楚争霸中,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他又引楚唐勒的话:“我是楚也,世霸南土,勿越以至叶垂(叶县),宏境万里,故号万城是也。” 二是选拔优秀官员,担任县公县尹。楚共王时,派德才兼备的钟仪为郧公。楚灵王选派曾经用剑追赶过他,且直言不讳,性格刚强的穿封戍为陈公。楚平王选派公忠不私的奋扬为城父司马。楚惠王选派名臣沈诸梁为叶公。战国时期,楚悼王派吴起为宛守,楚考烈王派荀卿为兰陵令。这些地方官长,除了致力治理县政外,还对楚国的稳定与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规范县、郡的权力范围与工作职能。战国时,楚国还设过郡,郡设在边境。郡是在边事紧急的情况下临时设定的,如改处于秦楚边境的新城县为郡,如改封春申君,因原封地“淮北十二县边齐,其事急”。联十二县为郡。郡的权力与职能和县有所区别。县尹的权力有限定,必须听命于代表楚王行使中央 *** 权力的令尹。如《淮南子》:“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楚国的县邑之狱,令尹亲断;邑官之责,令尹亲察。可见楚国的中央地方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四是加强郢都与各县城的水陆交通建设。楚国志在中原,为了便于车马行进,在文王县申、息后,就修建了从郢至申的驲道,到楚灵王时,郢都已有驿道通到豫皖交界处,即楚国在淮北一带的中原防线,陆路贯串了各大城邑。楚怀王时,鄂君启节的商船,也溯流达河南、安徽境。 五是将灭国之民向县邑大城迁移。楚灵王灭赖,迁赖于鄢,迁许于赖。其间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灵王又迁许、胡、沈、房、道、申于荆。楚昭王时,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迁蔡于负函,迁方城外之人于缯关。在迁人的同时,还进行益田,如许人迁城父后,还“益以州来之田”。楚人对各县迁人益田的目的,是要解决从郢都到前线兵站线太长的困难。以就地解决组建大兵团的兵源和就地解决粮秣供应,使中原防线更为巩固。这种措施,可能对后来的“屯田”、“戍边”政策有所启示。它既可以免除师旅长途跋涉之苦,又减少了辎重前后转运之劳。且能对边警作快速反应,使县真正成为悬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基地。 正由于楚国重视县制的建设,就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统一与集权,使这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南方大国,没有出现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主鲁的分裂局面。楚国不仅统一了南国山河,更融合了东夷、南越、百濮、三苗等数十个部族,为华夏的大一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点 楚王对县公、县尹有任命与调遣的权力。它不是世袭之官。如楚文王首先派彭宇为第一任申公。其后申公,屡易其姓。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军队。如城濮之战,楚帅子玉被晋打败,楚成王对他说:“申、息子弟都从你而战死,你有何面目见其父老?”可见此役的兵员,是楚王直接从申、息调出的。这是一支直属于楚王的正规军。 申、息之师是一支强悍的部队,楚成王三十七年,调它去戍守商密;楚共王六年,调它去援救蔡国,抵御晋军。楚王对它可谓如臂使指。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赋税。设县之后,土地占有形式,赋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楚共王七年,大臣子重请求将申、息作为赏田,申公巫臣说:“不可,申、息之所以设县,是为了收取赋税,抵御北方,要是作为大臣的赏田,楚国中央 *** 就等于失去了这两个县邑。”可见,县邑是楚王的直属辖地,也是征收赋税的基地。 由此可见,楚国创立县制,是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为全国的政令统一与中央集权开创了历史的先例。 领路之人 楚武王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他专门请来洋家教:申国人葆申。申国在今陕西一带,早些年也是少数民族部落,后来与周王室通婚,从而摆脱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受中原文化薰陶已久,在楚武王眼里,也算是先进性文化的代表。 葆申性格谨慎,兢兢业业地教导楚文王,不在话下。后面这位学富五车的学者还会有出彩的表演。 楚文王接班时,已经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应该说,父亲武王留给他的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一套精明能干的领导班子,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这让楚文王做起事来,显得称心如意。比如,为了更好的“观政中国”,楚文王一上任就进行迁都,把首都迁到了郢(今宜城楚皇城),这件庞大的工程就完成得相当顺利。比如,楚文王相当长时间都亲自率部在外面南征北战,家里的事情被一班文臣们治理得井井有条。 与治理国家相比,楚文王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兴趣似乎更大一些。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此事还衍生一个历史典故“噬脐莫及”。自己的肚脐怎么能咬得到呢?由此比喻做某些糗事,后悔也来不及。唐代诗人胡曾有诗言道:“邓侯城垒汉江乾,自谓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迁都于郢 楚文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奠定楚国的根基,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大战略行动就是把都城定在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关于“始都郢”的时间,《世本·居》说是“武王徙郢”;而《史记》的《楚世家》和《十二诸侯年表》都说是楚文王时期,后者说得更加具体:“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另据《后汉书·地理志-江陵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更明确地指出在楚文王继位后,由原都丹阳迁入新都的。楚武王慑服汉东诸国,楚国势力已伸入江汉地区腹地,故楚文王即位后即迁都于郢,实际上是对楚武王战略行动的承袭与发展。 至于始都郢的地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家意见不一致。自杜注为湖北江陵北纪南城起,一直成为流行的说法,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近人根据史籍与考古发掘材料,进一步考证郢都的地址问题,提出很有价值的见解。 石泉认为:春秋、战国的楚郢都及秦汉江陵城应在当时的沮漳二水间(今蛮河流域下游)、汉水以西不远处。今楚皇城遗址(指今湖北宜城西。笔者注)应即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江陵城故址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 张正明认为郢都先后有好几个,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境。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楚昭王出逃,后虽回郢,但楚吴战争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迁都于[若阝],而仍称郢。几年后,楚昭王又迁都于江陵,即纪南城,也仍称郢。故楚国以纪南城为都,长达220年左右(张正明《楚文化史》)。王光镐认为,“如果抛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实实在在地面对纪南城遗址的地层、遗址、遗物材料,它之绝非楚郢都当毋庸置疑”。所谓郢都,无疑是一座相当都城建制的城,……这是一座楚宣王至楚顷襄王元年前后的楚陪都,称“[艹/乔戈]郢”。“真正的楚郢都应在汉水西部的今宜城楚皇城遗址(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 此外,还有其他不同说法,此不一一列举。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传统说法,即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纪南城)起,至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取郢都、楚徙都陈,一直定都在此,前后长达411年之久(其中楚昭王时曾有短时迁徙)。 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战略地位重要,从此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楚文王定都郢后,表明楚国已牢固地控制江汉地区。为承继楚武王“欲观中国之政”的意愿,立即全力北进。当时汉东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汉北,以直接叩开北通中原的大门。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领兵攻申。申,姜姓国,周宣王所封,是原西周王朝控制荆楚的重镇。攻申必经邓。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国(楚武王夫人邓曼是邓人。)但它与楚近邻,当时征服邓更有直接意义。邓人对此是有警觉的,如骓甥、聃甥、养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机杀掉楚文王,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邓侯不听。楚文王经邓攻打申后,回归时果然又攻打邓国。楚文王这次虽未灭申、邓,但楚国势力实际上已伸入南阳盆地。 楚文王在北伐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图谋东向,以扩大北上的通道。恰在此时,地处汝水之蔡(今河南新蔡西南)和地处淮水之息为息侯夫人息妫发生矛盾,给楚文王出兵蔡、息提供机会。据《左传·庄公十年》载,蔡侯娶陈(今河南淮阳)女为妻,息侯亦娶陈女息妫,当息妫出嫁息侯经过蔡时,蔡侯无礼,息侯恼怒,遣使至楚要楚文王攻打息国,息向蔡求救,楚可借口攻蔡。楚文王依计行事,于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秋,出兵攻蔡,在蔡之莘地大败蔡国,并虏蔡侯归,接着把他释放。这件事影响很大,《史记·楚世家》说:“楚强,陵江汉小国,小国皆畏之。”杜预《春秋》注说:“楚辟陋在夷,于此始通上国。”“上国”指中原华夏之国,一向被华夏诸国视为蛮夷小国的楚,现以强有力的面貌出现在中原的舞台上,为诸夏所侧目。过四年,楚文王又灭息以为县,虏息妫,并长驱直入蔡国,占领其地。 正当楚文王东拓北进节节胜利时,齐国经一段时间内乱后,公元前685年(楚文王五年),齐桓公立,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开始强大起来。公元前679年(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盟宋、陈、郑诸国,开始称霸。楚文王也不示弱,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为彻底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与齐桓公抗衡,出兵攻邓,一举灭掉邓国。史籍虽无楚灭申的具体时间记载,但从前述“伐申过邓”来看,灭申与灭邓时间大体是一致的。至此,北通中原的大门业已洞开。同年,楚文王以郑厉公复位“缓告于楚”为由,发兵讨伐郑国,直抵栋(今河南禹县)而还。郑是姬姓国,又是春秋初期大国,楚文王竟借口惩罚,足见楚国已挺进中原与齐国争霸。楚文王和齐桓公几乎是同时步入春秋大国争霸的历史舞台。楚国经过武、文王两代的不断奋战,“欲观中国之政”的愿望已经实现。清人顾栎高说:“楚横行南服,由丹阳迁郢,取荆州以立根基。武王取罗、鄀,以鄢郢之地,定襄阳以为门户,至灭申,遂北向以抗衡中夏。”。楚文王的定都郢与北进,为后来楚国北上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趣闻轶事 和氏璧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捧著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治玉的匠人)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 卞和献玉 等到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捧著那块璞玉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泪哭干直到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询问卞和哭泣的原因,说:“天下受断足之刑的人那么多,为何独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受鞭刑 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大臣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楚文王说:“同样是有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内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打发走丹地美女,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上,数年时间兼并三十九个国家,扩大楚国的疆土,使楚国日益强盛。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直谏》: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獬豸冠 相传,楚文王曾猎获一头獬豸(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能力),并用它的皮毛做成一顶帽子,成为“獬豸冠”。楚文王喜好戴獬豸冠,因此楚国人争相仿效。到汉代时,獬豸冠竟成为执法者的礼帽。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楚武王(熊通) 母亲:邓曼 妻子 息夫人(亦称息妫) 儿子 楚堵敖(熊艰),母息夫人 楚成王(熊恽),母息夫人

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

——日更第39天

说起齐鲁文化,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孔子,还有《水浒》里的梁山好汉,还有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齐国,产生了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叫做东夷文化加以发展,鲁文化是以孔子的儒学思想学说为代表。在战国时期,齐鲁文化走向了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两个人就是孟子和荀子。

齐与鲁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如果说自己特别想看的两本关于齐鲁文化的书,会是这两本:《孔子传》《齐鲁文化与明清小说》

说起荆楚文化,脑海里瞬间冒出来第一个当是屈原和离骚了,还有湘西很多奇妙的传说,例如赶尸人。

荆,指牡荆;楚,指灌木。荆楚最早出现是在《诗经》里,古代“荆楚”一词,意为荒芜之地。所以先秦时把荆楚一带的文化视为蛮夷文化。原来夏商时期,是黄河中游部分的地区,也就是河南一代,后来才迁徙到了湖南一代。楚文明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吸收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

想看关于荆楚文化的书目两本:《屈原与楚文化》《曾国藩家书》

以上就是关于赶制荆楚还是赶至荆楚,煌煌荆楚吟·鄂东之旅·黄州赤壁·大江东去“文赤壁”的全部内容,以及赶制荆楚还是赶至荆楚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5月24日 16:22
下一篇 2023年05月24日 16:33

相关推荐

  • 玻璃耐高温,玻璃耐热温度是多少度

    本文目录1.玻璃耐热温度是多少度2.普通玻璃能耐多少度高温会炸裂吗3.钢化玻璃耐高温不?4.玻璃耐高温多少度玻璃耐热温度是多少度问题一:怎么领养QQ宠物 充十块Q币啊,在专门的网充就行了要不等我的宝宝生了蛋分你一个呵呵~~问题二:一般玻璃杯耐热温度最高是多少 无机玻璃熔点很高,根…

    2023-06-01
  • 扁豆怎样保存能放的时间长,扁豆太多了怎么保存好

    本文目录1.扁豆太多了怎么保存好2.新鲜扁豆的保存方法3.扁豆怎么晒干好保存4.扁豆怎样保存能放的时间长一点扁豆太多了怎么保存好扁豆太多了,保存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把扁豆清洗干净,然后把水分沥干装进保鲜袋封号口,密封严实,放在保鲜柜冷藏室保存。第二个,就是把扁豆洗干净了,用热水焯烫…

    2023-06-01
  • 甲醛能溶于水中,甲醛溶于水有什么科学依据

    本文目录1.甲醛溶于水吗?有什么科学依据!2.甲醛溶于水可以用水除甲醛吗3.甲醛溶于水可以用水除甲醛吗4.甲醛能溶于水中吗甲醛溶于水吗?有什么科学依据!1、甲醛溶于水。2、由于甲醛和水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甲醛在水中是可溶的。如福尔马林,这是甲醛在水中的另一个常用名称,…

    2023-06-01
  • 朵朵棉是什么材质,朵朵棉内裤怎么样多少钱一条

    本文目录1.朵朵棉内裤怎么样,多少钱一条2.云朵棉是什么材质做被子好吗3.朵朵棉是什么材质图片4.大家有购买过彩朵朵棉绸布料吗朵朵棉内裤怎么样,多少钱一条你好,朵朵棉的内裤质量还是不错的,这款内裤,采用的是高分子聚合纤维复合物和纯棉制造而成,里面的含棉量达到92.5%,质地柔软舒…

    2023-06-01
  •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

    本文目录1.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2.雷达与蝙蝠有何联系及启示3.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4.蝙蝠与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发明了雷达。蝙蝠中大多数具有敏…

    2023-06-01
  • 不锈钢能吸磁铁,不锈钢磁铁能吸住

    本文目录1.不锈钢磁铁能吸住吗2.不锈钢能被磁铁吸住吗3.不锈钢能吸磁铁吗4.不锈钢可以被磁铁吸住吗不锈钢磁铁能吸住吗市面上常见的纯不锈钢是不能被磁铁吸住的,不过部分经过特殊加工的不锈钢是可以被磁铁吸住的。纯不锈钢是不具备磁性的,没有磁性特质的物体不会被磁铁所吸引,不锈钢是一种具…

    2023-06-01
  • 去皮的椰青可以放多久,去皮椰子常温下能保存多久冬天喝

    本文目录1.去皮椰子常温下能保存多久冬天喝2.未开封的椰子在冰箱下能保存多久3.去皮椰青保质期多长时间4.去皮椰子常温下能保存多久冬天喝去皮椰子常温下能保存多久冬天喝去皮之后的椰子最好是当天食用完,以免时间过长而影响口感,或者是出现变质的情况。椰子在常温下保存多久与椰子的形态有一…

    2023-06-01
  • 新鲜的笋尖能保存多久,春笋可以保存几天

    本文目录1.春笋可以保存几天2.新鲜笋尖需要焯水吗多久3.鲜竹笋怎么保存时间长4.新鲜竹笋可以直接冷冻保存吗春笋可以保存几天1 春笋可以保存多久 视情况而定。春笋没有去壳的话可以保存半个月左右,但如果去掉壳的春笋一般只能保存2天左右,因为春笋放时间长了之后会变老,所以需要尽快趁新…

    2023-06-01
  • 口罩可以隔离甲醛,口罩可以隔离甲醛

    本文目录1.口罩可以隔离甲醛吗2.口罩能防甲醛吗?3.戴口罩能过滤甲醛吗4.口罩可以防甲醛吗口罩可以隔离甲醛吗1、口罩不可以隔离甲醛。目前来说国内是没有任何类的口罩可以防御隔离甲醛的,甲醛属于有毒气体,而口罩的制作一般只是由布类等材质制作成,其中是有存在间隙的,无法完全隔离甲醛等…

    常识分享 2023-06-01
  • 花甲过夜了放冰箱还能吃,炒熟的花甲可以放冰箱过夜

    本文目录1.炒熟的花甲可以放冰箱过夜吗2.炒花甲隔夜还能吃吗有毒吗3.花甲放冰箱还能吃吗4.花甲能过夜炒熟的花甲可以放冰箱过夜吗一般情况下,炒熟的花甲保存得当,没有变质,还是可以继续食用的,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炒熟的花甲放一晚还能吃吗炒花甲如果在冷藏…

    常识分享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