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资料
夫子庙的景点历史: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
元朝时期,改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为应天府学。清朝时期,将府学迁至城北明国子监旧址,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清朝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游玩夫子庙可以了解一些景区内的注意事项
参观夫子庙之余,自然还要体验一把秦淮河小吃,这一带餐饮店很多,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牛肉锅贴、鸡丝浇面、鸭血粉丝汤等一定要试试。另外,这里的商铺也鳞次栉比,你可以挑选一些价钱实惠又具有秦淮特色的纪念品。
南京夫子庙思贤庄寓意
夫子庙一般指南京夫子庙,是为了纪念孔子,供奉祭祀孔子的地方。思贤,可以理解成思考贤能之道,通常可以用于人名。具有思想贤能的寓意。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它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南京夫子庙是纪念谁的地方
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是中国近两千年尊崇儒学、推行礼教的实物见证,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文庙是“文宣王庙”之意。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五年,孔子被加封为“至圣文宣王”。元至大元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故从公元739年以来中国有一些孔庙的固定称谓叫做“文庙”。如江苏的苏州文庙、江阴文庙、上海南市区的上海文庙、上海嘉定的嘉定文庙等都是历史上的正式的称谓,一直保留至今。
孔子是儒家学派地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曾带着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晚年时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夫子给中国的教育开出了一条璀璨的星河,他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培养了大批有才之士,提出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底韵,这就是他在教育上的最高成就,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政治上,孔子提出“礼”与“仁”的政治主张,在治国方面提出以“为政以德”的方略用道理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这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孔子提出了以“礼”和“仁”的精神来治理国家,这体现出了人道主义之精神,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夫子是万世之师表,他所传承的思想文化成为了千年不朽的伟业。而南京的“夫子庙”就是用来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也就是说南京“夫子庙”是为专门祭奠孔圣人而建立。
南京夫子庙附近的酒店推荐
孔子。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夫子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祭祀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以上就是关于夫子庙是纪念谁的,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资料的全部内容,以及夫子庙是纪念谁的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