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备书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我认为“备书”是“背书”之误。
《三联生活周刊》第41期《我的公公---陈立夫》中:“毛、周跟蒋介石谈判时,指名要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备书,他们说只有两兄弟备书的话,才算话,不然食言怎么办?”“背书”乃是“背书作保”之意。
金融贸易界的人士对于“背书(endorse)”一词一定不会陌生。票据的收款人或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名或书写文句的手续。背书时写明受票人姓名或受票单位名称的,称记名背书;未写明受票人姓名或受票单位名称的,称不记名背书。
经过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人负有担保票据签发者到期付款的责任,如果出票人到期不付款,则背书人必须承担偿付责任。经过背书,票据的所有权由背书人转给被背书人。一张票据可以多次背书、多次转让。背书有限定性背书、空白背书、特别背书、有限度的背书和有条件背书 5种方式。
在台湾,背书一词来自商业用语,支票在转让的过程中有一种是转让支票出去的人要在支票背后签名(或盖章),称为背书。背书的人就会对这张支票负某种程度、类似担保的偿还责任。之后就引申为担保、保证的意思.即为你的事情或为你说的话作担保、保证。比如说;我为这句话的真实性背书。
智国闻之谏曰主人备中备的意思
意思是:智国听说以后,说:主人防备的很充备
备的意思
①具备;完备。《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齐全;周详;周到。《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芙蕖》:“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③尽;皆。《左传》:“备。”
④充数;充备。《毛遂自荐》:“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⑤防备;准;预备。《_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事先的准备。《五蠹》:“事异则备变。”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表现在人的发展方面
这是香山居士的《三游洞序》,最后两句“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意思是将来有喜好追究其缘由的人,于是我就详细记载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备书:详细记载。
三游洞序[1]
[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12],策步入缺岸。初见石[13],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14],如垂幢[15]。次见泉[16],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17],如不绝线[18]。遂相与维舟岩下[19],率仆夫芟芜刈翳[20],梯危缒滑[21],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22]。仰睇俯察[23],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24],磷磷凿凿[25],跳珠溅玉[26],惊动耳目。自未讫戌[27]爱不能去[28]。俄而峡山昏黑[29],云破月出,光气含吐[30],互相明灭[31]。昌荧玲珑[32],象生其中[33]。虽有敏口[34],不能名状[35]。
既而,通夕不寐[36],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
“斯境胜绝[37],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38],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39],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40],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41],得无述乎[42]?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43],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44]。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45]。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释】
[1]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
[2]平淮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
[3]“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815),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818),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
[4]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元和八年(814),元稹出任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也在元和十三年(818)改授虢(guó)州长史,虢州即今河南灵宝。“长史”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
[5]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
[6]祗(zhī)命:遵命。之:往。
[7]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8]三月十日:据上文可知,当为元和十四年(819)。参:通“三”。参会:指作者、元稹、白行简三人相会。夷陵:今湖北宜昌。
[9]翌(yì)日:明天,第二天。
[10]反棹(zhào):掉转船头。下牢戍:即下牢关,在宜昌西边。其时元稹出川,已过下牢关;白居易入川,还未过下牢关;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
[11]引舟上下: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
[12]“因舍”二句:是说下船上岸,步行走入崖岸缺口,去寻找石间泉声。
[13]初见石:开始见到的是石头。
[14]引臂:张开的臂膀。
[15]垂幢(chuáng):下垂的旗帜。
[16]次见泉:接着看到了泉水。
[17]悬练:悬挂的白绢。
[18]不绝线:绵延不断的线。
[19]相与:互相赞成。维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
[20]芟(shān)芜:割倒杂草。刈(yì)翳:清除障碍。
[21]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
[22]休而复上: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
[23]仰睇(dì)俯察:上下察看。
[24]薄:碰击。
[25]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样子。凿凿:石鲜明的样子。
[26]跳珠溅玉:形容泉水溅石,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
[27]未:未时,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讫:至。
[28]去:离开。
[29]俄而:一会儿。
[30]光气含吐: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
[31]互相明灭:明暗交替。
[32]晶荧(yíng):透明闪光。玲珑:精巧细致。
[33]象生其中: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
[34]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
[35]名状:用语言形容出来。
[36]“通夕”二句:是说一夜没有睡觉,等到天明即将离开。迨(dài):等到。
[37]“斯境”二句:是说这样的境界美妙极了,世界上还能有几个呢。
[38]“如之何”三句:意谓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津”,渡口。“繇”,通“由”。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岁代”,年复一年,谓长久以来。“寂寥(liáo)”:寂寞、冷落。“委置”:抛在一边。
[39]“借此喻彼”三句: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嘛。“太息”,同“叹息”。
[40]矧(shěn):况且。
[41]两偶于是:两件事(指上文所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这里实现了。偶:相遇。于是:在这里。
[42]得无述乎: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
[43]古调诗:即古体诗。二十韵:一韵两句,共四十句。
[44]仍:同“乃”,于是。序:同“叙”,记叙。
[45]目:题目。
[46]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47]备书:详细地记载。
备文言文意思
1. 备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完备;齐备
例句:出自明朝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请备述之”。白话翻译是:请完整的叙述。
2、通“惫”。疲乏;困顿
例句:出自战国时期《商君书·靳令》:“外交以备,国之危也。”白话翻译是:和其他国家的交涉已经困顿了,国家危险了。
3、准备;预备
例句:出自汉代《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举兽尾告备。”白话翻译是:宗人把野兽的尾巴举了起来说已经准备好了。
4、防备;戒备
例句:出自春秋时孙武的《孙子·虚实》:“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白话翻译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
5、储备
例句:出自清朝梁启超《谭嗣同传》:“而设法备贮弹药。”白话翻译是:想办法储存弹药
6、提供或装备
例句: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事异则备变。白话翻译是:准备好以应对即将发生的变化。
7、凑数;充数
例句:出自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萧望之传》:“备位将相。”白话翻译是: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
8、全部;完全;尽
例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礼记·月令》:“农事备收。"白话翻译是:农事已经全部做完了。
扩展资料:
【名称】备
【拼音】bèi
【含义】
1、具备;具有:德才兼~。
2、准备:~用。~足原料。~而不用。
3、防备:防旱~荒。攻其不~。以~不时之需。
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
5、表示完全:艰苦~尝。关怀~至。~受欢迎。
6、姓。
【组词】贮备、装备、备件、备荒
【造句】
1、民力资源利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军事医学战备建设的重要内容。
2、老者说动了其余人,趁着夜色,出其不备救出方信,取了邓盛的首级星夜来投。
3、警察躲在罪犯的后边,趁其不备饿虎扑食,将罪犯摁倒在地,当场抓获。
5、都市警力雄厚,戒备森严,一有风吹草动,即可撒下一张追捕大网。
2. 古文中备是什么意思
◎ 备 备 bèi 〈形〉 (1) (形声。
从人,备( 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2) 同本义 [cautious] 事戒不虞曰知备。
——《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4) 完备;齐备 [plete] 备,具也。
——《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6) 通“惫”。
疲乏;困顿 [dog-tired;very tired]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
——《吕氏春秋·慎人》 词性变化 ◎ 备 备 bèi 〈动〉 (1) 准备;预备 [prepare]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
——《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3) 防备;戒备 [guard against]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5) 储备 [store] 而设法备贮弹药。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7) 提供或装备 [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 [be equipped with]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9) 凑数;充数 [simply fill the post;make up the number] 吾尝备位将相。
——《汉书·萧望之传》 (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11) 守备 [perform garrison duty]。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 备 备 bèi 〈名〉 (1) 设备;设施 [equipment;facilities]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韩非子·五蠹》 (2)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 又如:军备;装备 ◎ 备 备 bèi 〈副〉 全部;完全;尽 [pletely;entirely] 农事备收。
——《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
——《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3. 恃胜失备的文言文
选自《梦溪笔谈 权智》: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强寇:强盗)(接:交锋)(噀xùn:喷水)(愕然:惊讶的样子)(揕zhèn:刺)(洞:透彻,文中指刺穿)(已陈刍(chú)狗:就如同陈列过了的“纸扎”儿.陈:陈列,摆出来.刍狗:用干草扎成狗的形状.刍:喂牲畜的草.)(机:机密)(泄:泄露)(恃:倚仗 恃胜失备:依赖这一套侥幸取胜的办法,结果失去了戒备.)【译文】有一个人曾经碰到一个强盗.(他们)格斗起来.刀枪刚要交锋,强盗把事先含着的满口水,突然喷到这个人脸上,这个人蓦然一惊,强盗的刀尖已刺进了他的胸膛.后来,有一个壮士又碰到了这个强盗.壮士事先已经知道强盗喷水的花招.那强盗果然故技重演,水刚喷出了口,壮士的长枪已经刺穿了他的脖颈.原来是(强盗含水喷人,故技重演就如同)陈列过了的“纸扎”儿,天机已经泄漏,还想依赖这一套侥幸取胜的办法,结果失去了戒备,反而遭到它的祸害.【导读】这一篇短文从一强寇以含水喷人,侥幸取胜而又故技重演反遭祸害的故事,告诉人们“恃胜失备,反受其害”的道理.故事叙述条理性很强,寓理深刻.首先出现的是“有人曾遇强寇,斗”这一场面,斗的局势是“矛刃方接”,那强寇“先含水满口,忽噀其面”,这一个“先”字,一个“忽”字足以表示那人毫无准备,致使强寇在“其人愕然”的一刹那,“刃已揕胸”.出其不意而取胜,但是这种雕虫小技一旦天机泄漏将失去效用.故事中的“壮士”“先知噀水之事”,不是轻而易举地在强寇“水才出口”就“矛已洞颈”吗?文章最后告诉人们“恃胜失备,反受其害”,启发人们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4. 边备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边备在古文中是边疆戒备的意思。
古文是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仓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5. 边备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边备在古文中是边疆戒备的意思。
古文是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
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仓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6. 古文中的“备”字都有什么意思或意义
〈形〉1. (形声。
从人,备( 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事戒不虞曰知备。
——《大戴礼记·小辨》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国语·周语》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4. 完备;齐备 [plete]备,具也。
——《广雅·释诂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前人之述备矣。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6. 通“惫”。
疲乏;困顿 [dog-tired;very tired]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
——《吕氏春秋·慎人》〈动〉1. 准备;预备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备物以将形。
——《庄子·庚桑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3. 防备;戒备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5. 储备 [store]而设法备贮弹药。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7. 提供或装备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9. 凑数;充数吾尝备位将相。
——《汉书·萧望之传》〈名〉1. 设备;设施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副〉1. 全部;完全;尽 农事备收。
——《礼记·月令》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备极欢洽。
——《广东军务记》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以上就是关于备书其事备的意思,备书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的全部内容,以及备书其事备的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