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立秋应该干什么?
1、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2、食秋桃,在浙江杭州一带,每到立秋这天,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秋桃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再偷偷的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啃秋,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4、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应该做什么事情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大麻烦: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要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叫hold住了。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乡下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畅的啃秋行为,所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_《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4、摸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5、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6、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黑熊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而是hold住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掰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掰。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掰。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7、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的场所。饮食小常识上说,他们把嫩包谷穗掰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
立秋干嘛要吃西瓜
立秋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也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用以防秋燥,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立秋还会晒秋,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广大农村,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较热。进入秋季后,由夏季多雨湿热过渡为秋季少雨干燥的气候。
立秋要做什么农活
贴秋膘、啃秋、喝“立秋水”、吃“渣“、三伏烙饼卷鸡蛋等。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夏季清减立秋补,并在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以肉贴膘。啃秋:又叫抢秋膘、咬秋,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要、贴秋膘、啃秋、喝“立秋水”、吃“渣“、三伏烙饼卷鸡蛋。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夏季清减立秋补。并在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肉贴膘”。
2、啃秋
啃秋,又叫抢秋膘,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啃秋”,即吃西瓜,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此外,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3、喝“立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4、立秋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5、三伏烙饼卷鸡蛋
吃烙饼摊鸡蛋,是因为立秋后天气转凉,再吃热汤面容易发汗着凉;并且鸡蛋饼是饼圆蛋也圆,寓意圆圆满满地过完整个夏天。
以上就是关于立秋要做什么,立秋应该干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立秋要做什么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