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泰山的上一句,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

本文目录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鹖冠子·天则》。太山:即泰山。这几句大意是:用一片树叶挡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峻的泰山;以两颗豆粒塞入耳中,就听不到惊天动地的雷鸣。这几句用以比喻人被眼前细小事物所蒙蔽,看不到大处、远处和事物的全貌。现可用以讽刺有些人主观、偏颇、自信、固执,不看现实,硬是采取不承认主义,自欺欺人;也可比喻某些人因立场、观点、思想方法不对头,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分不清主流和支流。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图1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释:

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典故:

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寻找这种叶子。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忽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里,然后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这个人心中暗自高兴,拿着这片树叶到集市上去了。他当着人家的面,就偷人家的东西,被官吏捕获送到了县衙里。

县官受理这一案件,让他先从头到尾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县官听后大笑起来,把这个书生放了。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图2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叶障目。意思:一片树叶挡住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出自《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图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出自哪里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作文时,“泰山”后作为岳父的别称。另外,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泰山的文学描述。其中,“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一叶蔽目。“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叶子就能遮得眼睛看不到泰山,比喻见识太浅,眼光太短。该词出自《_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声。”

该词含贬义,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面的或根本的问题。

例句:他们??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论持久战》

另外,“不见泰山”的上一句还是“谁尝失之,群起竞逐”。该句出自宋代方回《题独鹿图》:“谁尝失之,群起竞逐。不见泰山,一得百覆。文王之囿,草羡泉足。生逢兹辰,呦呦攸伏。”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图4

以上就是关于不见泰山的上一句,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初一的全部内容,以及不见泰山的上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8月21日 09:12
下一篇 2023年08月21日 09:19

相关推荐

  • 硼酸水是什么,蹦酸溶液3%是什么

    本文目录1.蹦酸溶液3%是什么2.硼酸溶液和生理盐水的区别3.汽车加完油油箱里能加硼酸吗4.硼酸水是什么东西?蹦酸溶液3%是什么H3BO3硼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微带珍珠状光泽的鳞片,有刺激性,可以用作化学试剂和生产蟑螂、甲虫杀虫剂,在医药上用作止血和防腐剂。硼酸未被允许作为食…

    常识分享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