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利用太阳光影子的位置变化计时的仪器有
在古代这是种记录时间的工具,叫日晷,又称日规。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称为“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石盘中心,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日晷的指针又称“表”,石头制作的圆盘子为称“晷面”,最后呈现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面的形态,安放在石台上,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极天空那端,末端也刚好指向南极天空那边。并在晷面的正反面刻出十二大格,每个大格表示两个小时的时间。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会有影子显现,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也随之而行,最后它们工作就像是现代的钟表一样。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出现在几千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在中国最早文献《隋书·天文志》中记载着发明的短影平仪,就是地平日晷 。而有着明确记载赤道日晷是在《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它并非全天使用,在阴雨天和夜间是不可使用的。但在人类天文领域也是一项重大发明,同时也被人们长达几千年间的使用。也正因这样,也出现不同形式的日晷: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等,日晷安装除了指针都一定正确安装外,时间线也要准确刻画。各类日晷时间线的刻画与日晷的地理位置,日晷的大小,指针的不同等,都有必要联系,因此它们的计算方式也不同,比如:赤道式日晷将圆盘等分,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不仅如此,到了现代,日晷也成为我们的装饰物之一,十分美观,将历史与现代衔接。
其实日晷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用家里的条件就能获得一个小手工制品。如果对日晷还想有更加深入的兴趣,可以去现存日晷的博物馆与它谋面一下,聆听导员对日晷的讲解。
日晷的别名是什么
日晷又称“日规”。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人利用日影来定时刻的计时器。日晷的种类很多,根据晷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种,功能也不尽相同。
太阳钟也叫日晷的拼音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因此,所谓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定时间的仪器。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扩展资料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
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以上就是关于日晷又称为什么,利用太阳光影子的位置变化计时的仪器有的全部内容,以及日晷又称为什么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