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清朝的藩台和臬台是什么官
藩台:从二品,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
臬台:为正三品官,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藩台职务权力
承宣政令:布政使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厅、州、县。督促其贯彻实施;
管理属官:布政使管理府、州等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接得上报督抚;
掌控财赋:布政使负责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三年宾兴,提调考试。
臬台
臬台一般指按察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扩展资料
清朝的抚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什么官
总督在清朝为地方最高级别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军政大事。
“制台”是对总督(正二品)的尊称。但是,清朝的总督一般都会被授予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从一品),因此总督会被尊称为“部堂”。如果总督加太子少保衔,则会被尊称为“宫保”。
在官员日常交流中,一般都按最高职位的称呼。比如总督可以称为“制台”,但如果总督同时还被授予了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那称“制台”就要得罪人了,此时就该尊称“部堂”。
如果总督被加了太子少保衔,那就该称呼“宫保”而不是“部堂”。
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赋及人事。“藩台”是对布政使(从二品)的尊称。
布政使具体职责有: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县,督促其贯彻实施;管理府、县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是省级最高司法长官。“臬台”是对按察使(正三品)的尊称。按察使的职责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清朝的官阶及品级制度严格吗
1. 制台
制台一般指总督。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设置总督职位。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2. 藩台
藩台一般指承宣布政使。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3. 道台
道台一般指道员。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4. 臬台
臬台一般指按察使。按察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扩展资料:
明朝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财政厅、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
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赋税;按察使职掌不变;都指挥使废置不设。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清宣统三年(1911)改称提法使。
参考资料: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多大的官
在明清两朝,制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府台、县台等并非正式官职名称,而是官职的别称或者下属对上官的尊称。
(一)制台即总督,明代始设,初被称为"总制",故而有"制台"之誉。总督的正式官衔名称是"总督**等处地方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最初为中央派遣性质的官员,带有钦差色彩,后转为地方实职,成为封疆大吏。在清朝,总督通常兼管数省,同掌政务与军务,包括、、、、、、、和,此外,还设有、、仓场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在清朝,总督的为,加衔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为,如福建总督姚启圣,若入阁为殿阁大学士,则为正一品,如两江总督李鸿章。
李鸿章
(二)抚台即巡抚,明代始设,以"巡行天下,安民"而名。巡抚的正式官衔名称是"巡抚**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最初为中央派遣性质的官员,带有钦差色彩,后转为地方实职,成为封疆大吏。在清朝,巡抚一般只管辖某一省,侧重于民政,为,加兵部右侍郎衔为正二品,虽然职级低于总督,但非总督的属官,二者处于平等地位,相互监督和审查。
(三)藩台即布政使,又称藩司衙门,明代始设,布政使的正式官衔名称是"**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每省一人,为,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为巡抚节制。
(四)臬台即提刑按察使,宋代演变而来,正三品,地位略次于布政使,主管全省的司法、刑狱、监察和驿传,为巡抚节制。臬有"法度"之意,《尚书·》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故而,按察使被称为"臬台"。
(五)道台即道员,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实际上,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道员的职务并不固定,有的道员会被任命成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有的则会被任命负责管理专项事务,比如专管粮务的督粮道、专管海关的海关道、管理盐场的盐法道。
(六)府台即知府,知府的正式官衔名称是"知某府军府事",主管一府的行政、司法、民生等。在清朝,知府的官阶是从四品。
(七)县台即知县,知县的正式官衔名称是"知某县事",主管一县的行政、司法、民生等。在清朝,知府的官阶是正七品。
在清朝,官职分为,由到,共计十八级。其中,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堂下到,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其中,制台、抚台、藩台和臬台是堂上官,道台、府台和县台是堂下官或参上官。
道台,府台,藩台,制台,臬台,都什么官职?
1. 藩台正式名称为‘布政使’,一般为从二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主要抓民政和财务。
3. 道台正式名称为‘道员’,一般为正四品。地方上的道台相当于现在两、三个地级市的市长兼书记。
比如袁世凯曾担任浙江温处道,相当于现在浙江省的温州市和丽水市两个地级市的区域。省里的道台,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相当于现在省政府的厅长。
4. 臬台正式名称为‘按察使’,一般为正三品,专管司法刑狱的,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省里的司法厅厅长,兼公安厅长,兼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也就是公检法一把抓。
5. 府台正式名称为‘知府’,一般为从四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地级市里的市长兼书记。
6. 县台正式名称为‘县令’,一般为正七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县长兼书记。
扩展资料:
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七品芝麻官”)。
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总督又可称为“制军”、“制台”。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巡抚又可称为“抚军”、“抚台”。
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
清代对于督抚、布政使、按察使,可合称三大宪。
道员是介于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一般管两、三个府。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
省下设府,以知府为行政长官,掌管一府的政务及所属州、县的赋役、诉讼等事。还有与府同级的直隶州,直属于省,以知州为其长官。有属县。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有直隶厅,直属于省,以同知、通判为长官。
府下设县和散州。县是地方行政的基层组织,长官为知县。散州多是因地而特设的,也以知州为其长官。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蕃台和臬台谁大,清朝的藩台和臬台是什么官的全部内容,以及蕃台和臬台谁大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