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来稀代指什么年纪
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古代年龄的别称有哪些
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因古时称女婴为婴,男婴为孩。
孩提:二三岁。《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
垂髫:三岁至七八岁。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童蒙:童指儿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学前四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
龆龀:因小孩七八岁时换乳齿长恒齿,专指七八岁。
豆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借指16岁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龄。
弱冠:专指20岁男子。《礼记·曲礼上》载:“二十日弱冠”。
而立:孔子说:“三十而立。”后人便以“而立”专指30岁。
不惑:同“而立”一样,亦源于孔子语:“四十而不惑。”后人以此借称40岁。
耆艾:《礼记·曲礼上》载:“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耆艾”便代称五六十岁。
花甲:古代用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甲子,后人便称年满60岁为“花甲”。
古稀:指70岁。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诗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古来稀代表什么年纪
古来稀表示70岁。古稀之年,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
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不惑
指的是四十岁,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不惑之年”来称呼年至四十岁的人。“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都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此外,四十不惑也指人到了四十岁时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而立
一般说一个人到了而立之年,是指这个人是应该具有了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时候。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这个词指一个人的自立和应该成家立业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岁月豆蔻年华而立之家弱冠一族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豆蔻——13岁(形容女孩子),
弱冠——20岁(形容男子),
古稀——70岁。
解析如下:
1、而立、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2、豆蔻,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弱冠,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古稀,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拓展资料: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了。
引证解释:
亦作“古希”。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古来稀代指什么年纪,古来稀代指什么年纪的全部内容,以及古来稀代指什么年纪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