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印度的古代著名建筑是什么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一位王后的陵墓
佛教建筑
古代印度遗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筑。窣堵波是一种用来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筑,最大的在桑吉,约建于公元前250年。半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下为一直径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体用砖砌成,红色砂岩饰面,顶上有一圈正方石栏杆,中间是一座亭子,名曰佛邸。窣堵波周围树有石栏杆,四面正中均设门,门高10米,门立柱间用插榫法横排三条石坊,断面呈橄榄形。门上布满浮雕,轮窣上装饰圆雕,题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
石窟分两种。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长方形,纵端为半圆形,半圆形的中间有一窣堵波。除入口处外,沿内墙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种石窟称为精舍,以一个方厅为柱心,三面凿出几间方形小室,供僧侣静修之用,第四面为入口,没有门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邻并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
在相传为佛祖释迦牟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耶建有一座庙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于公元2世纪,14世纪重建。塔为金刚室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个高大的方锥体,四角有四座式样相同的小塔,衬托出主体的雕佛。塔身轮廓为弦形,由下至上逐渐收缩,表面布满雕刻。
印度的佛教建筑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石窟艺术有一定的影响。
婆罗门教建筑
从公元10世纪起,印度各地普遍建造婆罗门教庙宇。形式和规格都参照农村的公共集会建筑和佛教的支提窟,用石材建造,采用梁柱和叠式结构。其外形从台基到塔顶连成一个整体,布满雕刻,建筑形式各地不同:北部的寺院体量不大,有一间神堂和一间门厅,都是方形平面,共同立于高台基上。门厅部分的檐口水平挑出,上为密檐式方锥形顶,最上端是一个扁球形宝顶。神堂上面是一个方锥形高塔,塔身密布凸棱,塔形曲线柔和,塔顶也是扁球形宝顶,神堂是一间圣殿,四方正方位开门,整个庙宇象征婆罗门教湿婆、毗湿奴、梵天三位一体神。最杰出的是科纳拉克的太神寺。
南部寺院规模庞大,通常以神堂为主体,还有僧舍、旅驿、浴室、马厩等。周围是长方形围墙,神堂顶上,每边围墙中央的大门顶上都有高耸的方锥形塔,造型挺拔、简洁,虽满布雕刻,仍保持单纯几何体的轮廓。典型的例于是马村拉大寺。
中部寺庙的四周有一圈柱廊,内为僧舍或圣物库。院子中央宽大的台基正中是一间举行宗教仪式的柱厅,它的两侧和前方,对称地簇拥着3个或5个神堂。神堂平面为放射多角形。神堂上的塔不高,彼此独立,塔身轮廓为柔和的曲线,有几道尖棱直通相轮宝顶。一圈出挑很大的檐口把几座独立的神堂和柱厅殿联为一体。
伊斯兰建筑
崇拜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时,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和城堡。这此建筑的形式和规格虽受中亚、波斯的影响,但已具有了独立的特征。穹顶有了很大的改进,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顶为中心作集中式构图,四角则是体形相似的小穹顶衬托。立面设有尖券的龛,墙体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装饰。广泛使用大面积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筑轮廓饱满,色彩明朗,装饰华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建筑:
巴利赫蒂希尔神庙
中世纪德干地区诸王朝处于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荼文化混杂的中间地带,频繁的战争导致南北方美术风格的交流。早期遮卢迦王朝(535~753)在迈索尔的 3座都城巴达米、阿胡尔和帕德达伽尔的神庙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变而来,中世纪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庙的影响,同时渗入了北方式神庙的成分。帕德达伽尔的维卢巴克夏神庙是建志补罗的凯拉萨纳特神庙的仿制品。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继续开凿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凯拉萨神庙,是仿照帕德达伽尔的维卢巴克夏神庙设计的,镂空整块山岩凿成,不愧为举世无匹的巨构杰作。凯拉萨神庙的雕刻,综合了笈多时代的典丽、遮卢伽王朝的浑厚与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动态强烈,变化丰富,活力充沛,代表着印度巴洛克美术的最高成就。约在同时期开凿的象岛石窟湿婆神庙,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术的特色,其中的巨岩雕刻《湿婆三面像》集优美、崇高、狞厉于一身,寓创造、保存、毁灭之奥义,堪称世界雕刻名作。后期遮卢迦王朝(10~12世纪)的神庙群,外壁壁龛密集,装饰渐趋繁琐。曷萨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贝卢尔、赫莱比德、索姆纳特普尔修建的神庙,平面设计呈星形,悉卡罗较低,外壁装饰浮雕更加细密纤巧,亦流于罗可可风格。
凯拉萨神庙
中世纪北印度诸王朝奉为正统的雅利安文化,愈来愈多地吸收了达罗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萨姆流行的□多罗教(性力崇拜),同时影响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美术。巴拉王朝(约750~1150)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最后庇护所。波罗诸王扩建增修了那烂陀寺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寺院。佛陀伽耶的金刚宝座塔分层立龛的角锥形高塔形制,可能与印度教神庙的悉卡罗有关。那烂陀等地出土的波罗石雕或铜像,如宝冠佛、多臂观音、密教女神多罗菩萨等雕像,受有笈多古典雕刻与南印度铜像的双重影响,感染了巴洛克的豪华、繁缛、怪诞,被称作火焰式的艺术。巴拉美术对尼泊尔、中国西藏、缅甸、爪哇等地的佛教美术影响较大。东恒伽王朝 (8~13世纪)在奥里萨境内营造了宏伟的神庙群。奥里萨神庙是北方式神庙的亚种之一,曲拱形的悉卡罗呈玉米状,代表作有布巴内斯瓦尔的林伽罗神庙、布里的扎格纳特神庙、康那拉克的太阳神庙等。奥里萨雕刻装饰繁丽、动态夸张,属于烂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风格。康那拉克太阳神庙的巨大的浮雕车轮富丽堂皇,被视为印度文化的象征。金德拉王朝(950~1203) 的都城卡朱拉侯的印度教、耆那教神庙群可与奥里萨神庙群比肩。卡朱拉侯神庙也是北方式神庙的亚种之一,悉卡罗呈竹笋状,主塔周围环峙多层小塔,代表作有根达利耶·摩诃提婆神庙等。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庙外壁高浮雕嵌板带上千姿百态的女性雕像和爱侣(密荼那)雕像著称,变形极美,性感极强,亦属于烂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风格。卡朱拉侯出土的雕刻珍品《情书》是印度雕刻的压卷之作。北印度西部拉贾斯坦奥西亚的苏利耶神庙和阿布山的毗摩罗塔楼,古吉拉特的苏利耶神庙,也属于北方式神庙,比例匀称,装饰华丽。克什米尔地区仍然营造着犍陀罗传统的寺庙,重要的有摩尔坦德和阿万蒂普尔的庙宇。
泰姬陵的简介100字
泰姬陵是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的著名古陵墓。在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区,西北距新德里195km。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故名。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历时22年筑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17万平方米,以自南面大门至北面陵墓的直长甬道对称排列,四周围以红砂石墙。甬道两旁为人行道,中间有一“十”字形喷泉水池。
陵墓概况
宏伟的陵墓呈白色,外观为八角形的陵壁,上覆高耸饱满的穹窿顶,高67米,建在边长95米、高7米的正方形基座上。基座四角各有一座高40米、稍向外倾的圆塔。泰姬和沙贾汉的大理石棺置放在陵墓中央室。
结构严谨,方、圆、三角等图形配合巧妙,直线与曲线、单纯与复杂、匀齐与参差揉合恰当,红砂石附属建筑烘托着白色大理石主体建筑,表现出极美的旋律。
印度著名建筑有哪些英文版
印度著名建筑:
1、湖畔宫殿
湖畔宫殿位于乌代布尔的Lake Pichola中部。它始建于18世纪,是一座皇家娱乐宫殿,但现在是印度最豪华的酒店之一。
2、科纳克太阳神庙
由东甘加王朝国王纳拉辛哈德瓦(Narasimhadeva I)建造。该庙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3、泰姬陵皇宫酒店
泰姬陵皇宫酒店坐落于拉贾斯坦邦乌代浦的皮丘拉湖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湖中酒店,入驻酒店的话,酒店会有专门的船将游客从码头运送到酒店,也正因为如此,被评为印度最浪漫的酒店。
4、希金波坦
修建于1844年,金奈引以为豪的是,印度最古老的书店就坐落在这里。希金波坦是1844年由英国人阿贝尔约书亚希金波坦建立的,顺便提一句,他是作为一艘英国船的偷渡者来到印度的。1904年,它搬到了现在位于安娜萨拉伊大道的位置。尽管这座建筑已经老化,但帕拉第奥式的建筑仍然在周围的建筑中脱颖而出,上面挂着一块招人喜爱的老式招牌,上面写着书店的名字。
5、参议院
修建于1879年,这是印度撒拉逊殖民地建筑的经典范例,金奈以之闻名,由英国建筑师罗伯特奇肖姆首创,融合了印度、莫卧儿和哥特式风格。这座建筑的设计中还融入了拜占庭式的建筑元素。它于1879年竣工,目前位于马德拉斯大学校园内。
印度象征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什么
1、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2、孟买印度门正对孟买湾,是印度的门面和标志性建筑,高26米,外形酷似法国的凯旋门,是为纪念乔治五世和皇后玛丽的访印之行而建,现为孟买的门面,用于接待重要的宾客,为印度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3、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筑,以其壮观美丽著称,早已成为印度人的骄傲。作为德里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其巧妙设计成为这座寺庙的最大看点,莲花庙以其独特的魅力,多年来,以大海般的胸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
4、琥珀堡位于斋浦尔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于1592年。游客可骑大象上山参观。由于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称之为琥珀堡。
5、甘地陵,位于新德里东郊朱木拿河畔,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
以上就是关于印度的著名古建筑是什么,印度的古代著名建筑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印度的著名古建筑是什么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