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东北人说磨叽磨叽是啥意思
磨叽,东北方言。
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
近义词:磨蹭,拖拉,拖泥带水,迟滞
反义词:利索,麻利,迅速,爽快
磨唧:指说话唠叨。
磨叽:东北地方的一句土语,意思是办事儿拖拖拉拉、不利索。
网络用语“墨迹”就是“磨叽”。
桌面很moji:表示桌面很乱。
2011年7月6日,长春市出台了《关于规范行政执法文明用语的指导意见》,涵盖了接打电话、接待来访、规范行政许可、规范行政执法检查等8个方面。《指导意见》第七条规定,禁用带有厌烦性的语言:如“快点的,要下班了”、“别磨叽了,有完没完”、“没看见我正忙着”等。
墨迹,磨叽,磨叽的区别是什么意思
主要区别含义不一样:
1、墨迹:墨迹是汉语词语,读音是mò jì,原指字画的真迹或用墨留下的残迹,现也指办事拖拉,或说话啰嗦等。出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
2、磨唧:办事拖拉,做事行动迟缓。
3、磨叽:是东北方言,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
扩展资料:
墨迹的引证解释:
1、墨色的痕迹;用墨钩勒的线条。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其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明马愈《马氏日抄·蟹芦图》:“其蝤蛑媻珊、沙狗疾走之状,宛然在于墨迹浓淡点染间。”
2、书、画的真迹;某人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
《南史·范晔传》:“上示以晔墨迹,晔乃引罪。” 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明王铎《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迹,辄投水,曰:吾为魏藏拙,足下(袁可立子)今为我藏拙。”
3、中国和日本禅宗和尚的书法。
中国早在六朝就使用墨迹一词,到宋代墨迹即成一般书法的同义语。日本僧侣从汉语里采用墨迹这个词,但是只限于禅宗和尚的书法。
磨叽详细释义
东北方言。
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
磨叽源自满语, 这个词主要是东北人和北京人使用.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
磨唧详细释义
1、华北平原方言∶磨蹭、磨叨
例:别磨唧啦,快点来吧,再不来就要迟到了!
2、跟朋友、同事、家人等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扯淡,讲话内容基本没有主题,多数是无聊的废话。
当然这代表了当今很多人的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该词条本身没有褒贬之分。
参考资料:
磨唧和磨叽的区别是什么
1、地域方言不同
磨叽:属于东北方言。
磨唧:属于华北平原方言。
2、释义不同
磨叽:表示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外指说话啰嗦。
磨唧:磨蹭、磨叨。跟朋友、同事、家人等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扯淡,讲话内容基本没有主题,多数是些无聊的废话。
3、感性色彩不同
磨叽:本身带贬义色彩,网络用语“墨迹”就是“磨叽”。
磨唧:本身没有褒贬之分。代表了当今很多人的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形容慢磨叽和墨迹哪个对
两个词都是对的。
磨叽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语冗长、啰嗦,讲话缠绵,拉拉扯扯,拖拖拉拉。磨叽的人通常话多题材杂,重复说同一件事情或不停地试图解释某个观点,以至于耽误了他人的时间和耐心。磨叽有时也可以形容某人在某件事上拖延不决,反复犹豫不决。
而墨迹则意味着某人拖延或迟疑。墨迹的人通常在行动上表现得缓慢、犹豫不决,往往不能迅速做出决定或行动。
以上就是关于磨叽和磨唧的区别,东北人说磨叽磨叽是啥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磨叽和磨唧的区别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