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关于过年的传统小故事有哪些有关过年的小故事
1.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2.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
3.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4.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5.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6.??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7.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8.“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9.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10.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11.??“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12.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
13.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14.??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15.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二)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16.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
17.??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18.”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19.??”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照此办理。
20.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21.??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
22.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23.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24.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25.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
26.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27.??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28.”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29.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
30.”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31.??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32.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三)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
33.??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
34.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35.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
36.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
37.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
38.??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
39.“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40.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
41.??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
42.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43.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
44.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
45.??“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
46.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47.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
48.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
49.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50.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
51.??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52.除夕(过年)习俗传说(四)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
53.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
54.??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
55.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
56.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
57.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
58.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59.??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
60.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
61.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
62.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
63.??”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
64.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65.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
66.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
67.??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
68.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69.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
70.??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
71.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
72.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
73.??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74.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五)传说,从前,有个蛮乖的公主,经常背着父母到民间玩耍。
75.有天晚上,她在一个栈房里住下来,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公主的心子。
76.??第二天早晨,店老板来到公主的房里,见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铺上。
77.案子报到官府,三个月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
78.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试,远方来了个进京赶考的公于和一个书童到客栈里住宿。
79.这家栈房自从死了那个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别是公主死的那间屋子更是没哪个敢进去住。
80.??挨到的人说,那间屋子里每到半夜红光闪闪,还看到一个小姐的影子在梳头打扮。
81.主人看到这远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兴,就把他们安排在那间屋子里。
82.一来欺他们不晓底细,二来也想证实一下那间屋里到底有没有鬼。
83.公子二人不晓得内情,晚饭后早早就关门就寝了。
84.??到了半夜,那间屋里突然“哇”的一声响,接着像是有人开门走动。
85.公子从梦中惊醒,一下从铺上坐起来,点亮了油灯。
86.只见铺前跪着一个漂亮的小姐,很伤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
87.这时小姐伤心地说:“三年前,我背着父母私到民间,晚上就住在这屋里,哪晓得困到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从窗子钻了进来,把我的心吃了,使我无法还生。
88.??没想到今晚上公子引来了书童,我只好借用书童的心子复还正身。
89.哪晓得书童的阴魂不放我,还要我还他心子.望公子帮忙,把我引见给父王。
90.说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还我心子。
91.那时我再把书童的心子归还于他。
92.”公子见姑娘这样伤心,虽说疼爱书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应下来。
93.??第二天正逢夏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带着小姐走路,书童的阴魂也哭着追上来了。
94.公子赶忙上前挡住,劝回栈房,还一再给店老板说要照看好书童,三年后一定把心子送来交还他,使他重返人世。
95.接着,公子又亲手做了一盏红灯挂在店门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来欺负书童的阴魂。
96.??从那以后,人们每逢过年都要在门口挂一盏红灯避克驱邪。
97.这样点年灯习俗就传开了。
有关春节民俗的小故事或传说50字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春节习俗故事有哪些
1、祭灶。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

2、扫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3、吃饺子。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4、发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5、吃年夜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50字
春节的传说一:驱赶年兽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春节的传说二: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春节的传说三: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帮忙探查。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的习俗小故事,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的故事的全部内容,以及春节的习俗小故事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