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方程的由来
人们对方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大约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写在纸草书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本书对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很长时间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叙述。17世纪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提出了用xy、z这样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把这些字母和普通数字同样看待,用运算符号和等号把字母与数字连接起来,就形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后来经过不断的简化和改进,方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表达形式,例如6x+8=20,4x-2y=9,x-4=0等。
中国对方程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00~50年,其中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这一章中所说的方程实际上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由几个方程共同组合而成,它的解是这几个方程的公共解。“方程”一章中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为例,并给出了用方程组的解题方法。 >
中国古代数学家表示方程时,只用算筹表示各个未知数的系数,而没有使用专门的记法来表示未知数。按照这样的表示法,方程组被排列成长方形的数字方阵,这与现代数学中的矩阵非常接近。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方程”的含义时,曾指出“方”字与上述数字方阵有密切的关系,而“程”字则指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汉语中“方程”.一词最早来源于列一组含未知数的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而建立方程,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是数学家李治写的《测圆海镜》,书中所说的“立天元一”相当于现在的“设未知数x”。
随着数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充,方程被普遍使用,它的作用越来越大,方程的类型也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发展。但是无论类型如何变化,形形式式的方程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都表达涉及未知数的等量关系;解方程的基本思想都是依据等量关系使未知数逐步化为用已知数表达的形式,这正是方程的本质所在。
方程的根是什么
方程的起源是:
方程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着作。书中收集百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
古代是将它用算筹布置起来解的,各行由上而下列出的算筹表示x,y,z的系数与常数项。我国度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
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内,所以叫做方程。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例子:a+b=13符合等式,有未知数。这个是等式,也是方程。1+1=2 ,100×100=10000。这两个式子符合等式,但没有未知数,所以都不是方程。
在定义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上面举的1+1=2,100×100=10000,都是等式,显然等式的范围大一点。
方程的根是什么
在公元3世纪时,我国的数学著名《九章算术》就记载了不少一次方程的问题。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联立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取名,是由于当时用算筹解方程组,列出各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时,构成一个方形,故“方”就是“列筹成方”的意思,“程”就是“课程”,所以把这种“方”形的“课程”叫做“方程”。
清朝初期在翻译外国数学书时按拉丁语的原意译成“相等式”,1859年我国学者李善兰才改译为我国古代的名词——“方程”。
方程是初等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方程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
中国古代对方程就有研究:在《九章算术》中载有“ 方程 ”一章 ,距今已近2000年 ,书中方程是指多元联立一 次方程组 。13 世纪秦九韶首创正负开方术 ,即一元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在西方,英国 W.G.霍纳于 1819 年才发现类似的近似方法.14世纪朱世杰对含有四个未知数的高次联立方程组的研究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十六世纪,随着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于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 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
李、伟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华、傅的主张在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相关内容
方程名字的由来: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
古代是将它用算筹布置起来解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称之为方程。
方程的来历
方程的来历:对方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大约在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在纸草书上写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到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并且,在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经写过一本《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研究方程的解法,这本书对数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
以上就是关于方程的由来,方程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方程的由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