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笔记
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体放在焦点之外进行成像的,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可分为缩小、等大以及放大三种情况,对于光有会聚的作用,是属于一种光学定律,能够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联想它的应用来加以记忆,典型的三个应用是: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
(1)“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
(2)“二倍焦距分大小,近大远小”
(3)“物近像远,近焦则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一种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
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一种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2、凸透镜结构: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凹透镜结构: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
3、对光线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起会聚的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起发散的作用。
4、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
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缩小倒立实像。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等大倒立实像。
3、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倒立实像。
4、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同侧放大正立虚像。
5、物距等于1倍焦距,则无法成像。
成像规律记忆口诀如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
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注意:要让物体更大。
4、眼睛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u、焦距f有关。
1、当物距大于焦距(u>f)时,成倒立实像,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两侧。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用光屏承接显示。
①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两倍焦距(v>2f)。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之间(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v=2f)。
③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2f>v>f)。
④成实像时,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越来越接近一倍焦距),像也变小。
2、当物距等于焦距(u=f)时,由于折射光线为平行光,因此不成像。
3、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居于凸透镜同侧。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因此不能用光屏显示,但可透过凸透镜用眼睛进行观察。
4、一倍焦距是成实像与此虚像的交界线,u>f成倒立实像,u<f成正立虚像。两倍焦距是像放大与缩小的交界线,u>2f成缩小的像,u<2f成正立的像(u=f时除外)。
以上就是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笔记的全部内容,以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