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炮的发明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城使用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在12世纪30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滑膛火炮的产生和发展 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青铜铸炮,重6.94千克,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中国明朝政府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制造的火炮就达数十种。“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约15.55厘米),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无敌大将军炮”重千斤(约596.82千克),装在车上,能装铁子500个,击宽二十余丈(约62.2米)。“毒火飞炮”、 “飞摧炸炮”能发射爆炸弹。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发射药,弹丸到达目标后爆炸。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16世纪前期,意大利数学家N.F.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英国物理学家I.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间(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榴弹炮。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国炮兵总监 J·-B·V·de格里博弗尔曾致力于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和推动火炮的标准化。英、法等国经多次试验,统一了火炮口径,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属重量比例更为恰当;还出现了用来测定炮弹初速的弹道摆。19世纪初,英国采用了榴霰弹,并用空炸引信保证榴霰弹适时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火炮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吗
《三国演义》中孙坚被杀的时候,蒯良与吕公约定好,若是取胜,便放起“连珠号炮”,便有人出来接应。我们看三国的时候也经常看到火炮,然而真实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没有火炮的,那么火炮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说到火炮,首先要说火药的由来。火药发明与隋唐时期,距离今天有一千多年了。开始是固然为了求得长生不老,所以一些道士开始用炼丹术炼制丹药,结果阴差阳错发明了火药。既然火药是隋唐才发明的,那么三国时期用的“炮”应该不是现在我们认知中的火炮。
所谓的“号炮”类似于信号弹的作用的炮,只能传达信息而不能用于作战。那么火炮是什么时候才产生的呢?
现代的火炮都是从投石机发明而来的。根据记载,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就已经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00年的时候,官渡之战中,曹操就使用投石机攻破了袁绍的营垒,所以大获全胜。
公元8世纪的时候,火药被发明出来,抛石机抛石头就变成了“抛火球”,火球又称为火药弹,这就是最早的火炮。到了大概10世纪的时候,火药用于军事,礮就是用来抛射火药包和火药弹的。
12世纪30年代的时候,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喷射火器——突火枪。这种管制喷射火器的出现,对于火炮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根据史料记载,宋朝隆兴元年发明了火石炮(霹雳炮)。火炮在宋朝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用火药动力将石头发射出去,威力还是不错的。北宋仁宗时期编纂而成的《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古炮大全”,里面收录历代上好的攻城兵器,而且其中辑录了10多种古代的样炮,并且附有火炮图形。
《 宋史·列传·一百二十七》记载:“胜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 炮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大枪数十,垂毡幕软牌,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 炮车在阵中,施火石炮,亦二百步。”
到了元代时候,突火枪就逐渐演变成了火铳。它是一种金属管形的射击火器,火铳的出现意味着金属管形的火炮也发展出来。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火炮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个世纪。
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征战的时候,火炮武器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到了明朝前期,火炮已经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具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等十余种。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比较重视火炮,仅《清文献通考》记载,从康熙十三年至六十年,一共制造大小钢铁炮月900门。康熙三十年,清政府还专门成立火器营,专门练习枪炮。雍正五年,清政府又规定各省的绿营兵每千名设炮10位,火炮也成为清军的主要装备。
但是从清朝中期以后,火炮的发展就处于停滞阶段。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抗击侵略者,各地军民又开始造重型火炮。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大量购买西方近代火炮,中国古代的火炮才逐渐被近代火炮代替。
明代的红衣大炮是何来历
天启六年,发生一件明朝上下欢心鼓舞的大事,明军大将袁崇焕,在宁远大破后金军努尔哈赤,取得了宁远大捷,这是明军继镇江大捷后又一次大胜后金军,后金主帅努尔哈赤负伤败退。明朝“朝野欢呼,士庶空巷相庆”。不可一世的后金军为什么在宁远惨败呢?明军的一种守城武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红衣大炮。袁崇焕在宁远战役中制定了“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作战策略,在城墙上布置了11门红衣大炮,就是这11门大炮,让后金军损失惨重,帮助明军抵挡住了后金的进攻,成功的保住了宁远城,并重伤了努尔哈赤。
(火炮攻城效果图)那么,红衣大炮究竟是何来历呢?红衣大炮原名红夷大炮。清朝时,因清政府忌讳,所以后来改称为红衣大炮。明朝的红衣大炮最先来自于荷兰。万历48年,荷兰海船在广东近海沉没,明朝政府随即组织专人打捞,经过数月的努力,一共打捞上来近40门大炮。工匠们认真研究了打捞上来的大炮后,改进了铸炮技术,利用铜和铁的不同熔点,采用铁芯铜体铸造法,造出了新型大炮。这种大炮相比于荷兰沉船上的大炮,重量更轻,管壁较薄,能容纳更大的炮弹。经过明朝的一系列改良,提高了大炮的射程和精准度,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大炮更加经久耐用。
(“红衣将军”炮)天启年间,明朝开始大规模地制造这种经过改良的大炮,前后共铸造了十四门,其中有几门就被带到了宁远的城墙上。后来,又从澳门购入了一些大炮,到宁远大战之前,明军能使用的大炮接近40门。红夷大炮的威力很大。尤其在对阵步兵和骑兵作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据史载,宁远大战开始的前几天,袁崇焕依靠艰固的城防工事,阻挡了后金的数轮强攻。后金骑兵攻至城下时,明军箭如雨下,后金军只能撤退,经过数次冲锋,双方互有伤亡。努尔哈赤急于拿下宁远城,企图速战速决,不断地向宁远城下增兵,士兵越来越多,蜂拥而至,大都集中在城下。
(惨烈的炮击效果图)这时,袁崇焕下令,炮击后金军,城上11门红夷大炮齐射,“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战斗过程中,袁崇焕发现大炮有射击死角,他及时调整了红夷大炮的部署位置,除了着重强化正面的火力外,“门角两台攒对横击”,解决了大炮的射击死角,给予了后金军极大的杀伤。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明军倚仗红夷大炮的威力,重创了后金的骑兵,金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但努尔哈赤仍不打算放弃,强令继续攻城,后金士兵惧怕火炮的威力,只能在火炮的射程之外犹豫不前。即使金军将领持刀斩杀临阵逃脱之人,士兵也不敢进攻。努尔哈赤无奈,只得鸣金收兵。下令后退10里扎营修整。《明史》中对红夷大炮在这场战斗中的威力,有这样的记述:“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后来,明末文学家张岱有更加夸张的记述:“一炮糜烂数十里”。不过,这是不真实的,当时红夷大炮的射程是无法达到数十里的。
(现存明朝大炮)守城军民目睹了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不由感慨:“似兹火器,真所谓不饷之兵、不秣之马,无敌于天下之神物也!”后金军经过了宁远大败,吸取了教训。在后来和明军的战斗中,充分发挥骑兵来去如风的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明军大炮的射击点,乘明军大炮装填弹药之机,蜂拥而至。这样,明军的大炮还没打响,就被金军骑兵抢夺,成了金军的战利品。金军利用缴获的红夷大炮,结合骑兵的优势,在其后对明朝的战斗中,攻破了明军很多城池,明军用大炮守城的优势不复存在。皇太极率领清军在攻破大顺李自成的潼关天险时,红夷大炮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炮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宋朝隆兴元年发明的火石炮(霹雳炮)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大炮。据《宋史·列传·一百二十七》记载:胜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炮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大枪数十,垂毡幕软牌,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行则载辎重器甲,止则为营,挂搭如城垒,人马不能近;遇敌又可以御箭簇。列阵则如意车在外,以旗蔽障,弩车当阵门,其上置床子弩,矢大如凿,一矢能射数人,发三矢可数百步。炮车在阵中,施火石炮,亦二百步。据此我们可得知,魏胜发明的火石炮威力巨大,已经在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大炮,是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器。
以上就是关于大炮的由来,大炮的发明历史的全部内容,以及大炮的由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