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民族风俗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作用有哪些 ?
民俗是文化的一种分类,它有文化内涵和形式两方面的东西。文化是人造的环境,不能被生物性地遗传。人类必须经过学习的过程,即文化适应(inchlturation),学习他所出生社会、社区的文化。所以,一个婴儿出生后需要学习语言、礼仪、风俗、宗教、价值观等等。民俗可能是文化所是的任何东西。它可能是语言、社会组织、礼仪、习俗、信仰、知识、仪式、宗教、幽默、娱乐、社会交往等。这些其实都是传统文化。民俗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让一个生物的人通过学习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田兆元: 在我看来,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是那些提升日常生活境界的文化要素。民俗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即传统与文化的活态形式。它是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淘洗,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民俗对于特定的群体有强烈的认同功能,因此,民俗对于当代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森: 您主要从社会功能来定位民俗,我侧重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定位民俗,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因为民俗都是关于人的文化形态。个体在童年的时候,民俗就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影响他的一生,直至死亡也受传统民俗的影响。民俗是与人的生命相伴随的存在。民俗必须是传统的,传统需要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性。很多民间故事都有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历史。还有习惯、迷信、仪式、艺术等,从一代人传承给下一代人,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
田兆元:您关心的是人怎么在民俗的教育下成长,我关心的是社会怎么在民俗的影响下建构起来。我认为民俗是一种复合结构,由叙述体系与行为体系复合构成。民俗要达到构建社会的功能,必须具备文化含量高、规则性强、富有审美特征这三个方面的属性。说民俗的文化含量高也就是说它是文化的精华。比如节日庆典,像中国的春节、端午节,西方的圣诞节,都超越日常境界,是审美的又富有信仰的综合文化形式,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精华。
原文 :《民俗是社会建构的重要元素》
对谈人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 哈森(Hasan M.EI-Shamy)、华东师范大学 田兆元
民俗的分类在各国不完全相同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2)共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3、精神生活民俗: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2)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5)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ms)首先采用Folklore一词,把民俗学定义为关于民众知识的学问。由于民俗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民俗学遂在世界各国比较普遍地得到承认和发展。中国历史上有关各类风俗的资料记录和理性认识,悠久而又深厚,而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俗学,却是在本世纪初叶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它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构成部分。
现在,民俗学的研究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在有的国家已经扩展到民间社会及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各种民间的生产惯习、社会组织及制度、行为规范、精神事象(包括信仰、伦理观念、知识、民间文艺创作)等。在现代社会科学的体系中,民俗学具有不可替代和引人注目的地位、作用。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及社会生活里的种种民俗文化现象,大体具有以下特点:它们是社会性和集体性的,一般要经过民众的认同和长期实践,才能成为风俗;它们大多以类型或模式的形态存在;它们在时间上具有传承性,空间上具有扩展性。上述特点使得民俗现象能够显著地区别于社会生活中那些个人的和暂时性的现象。
民俗文化现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即便一些在以后失去原来意义的风俗,往往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被保留下来,在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社会与文化需求。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注重实证,要求开展田野实地调查以获得研究的基本依据,包括搜集在民间保存、记忆、变通运用的各种民俗资料,观察和体验民众实际生活。同时,至少在中国还应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民俗学研究强调对民族或地方的生活文化进行客观描述,也对其形成及演变规律、内外部关系和性质特征等作出解释。由于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和需要有多种观察角度,因此,亦经常借鉴相关学科的资料、理论和方法。民俗学尤其和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文艺学等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民俗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放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里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民俗的分类与功能,民族风俗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的全部内容,以及民俗的分类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