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巢湖的来历
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镶嵌在江淮之间,终年烟波浩淼,万顷碧波,向人们诉说其沧桑。相传在古代,巢湖这个地方并没有湖,而是一片丘陵起伏的原野,中间有一座古城,叫巢州。据晋人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记载:一次长江暴涨,有巨鱼随潮入港,潮退后干死,鱼“重万斤”,“合郡皆食之,一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来告:巨鱼“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应急避。此后老姥每日前去察看。稚子问知何故,“以朱傅(涂)龟目”,老姥见后,急忙出城,有龙子前导登山,而城陷为湖。就此神话,后人还编入庐剧,成为传统剧目。
《淮南子》亦云:“汉无巢湖名,后汉明帝纪云巢湖出。”《通鉴地理通释》也说:“巢湖本巢县地,后废为湖。”皖唐诗人罗隐有诗:“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而《庐江县志》则妄为记载:“巢湖一曰焦湖??相传赤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戊时陷为湖。”赤乌是东吴年号,赤乌二年是公元239 年,也就是巢湖成湖才1700 多年。
但现代地球科学认为,远在一亿多年前,巢湖的周边产生过巨大的断裂,使得部分湖岸线平直陡峭。著名的斜贯全省的郯—庐大断裂恰好穿过巢湖,由断层陷落而形成湖盆(底)。我国云南的滇池、洱海、四川的邛海,内蒙古的呼伦池以及青海的青海湖等,都属于这类断陷湖。它们的特点是湖泊形态常呈狭长状,湖岸线较平直,深度较大。但巢湖东西长约53 公里,南北宽约22 公里。当平均湖水位在8 米时,湖水深仅2—3 米。显然不似断陷湖。它的湖盆凹地又明显像受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凹地,所以称为构造湖比较合适。
巢湖之水,长江来。巢湖的形成和发展受长江影响很大,特别是湖的变化及湖面的消长,深受长江变化的制约。当长江已经形成之后,在晚更新世时期,大约距今20 万年,我国东部海面数次上升,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和东南季风气候的巨大影响,带来了充沛的雨水,长江水位随之水多位高。江水倒灌和内涝积水,使江连水水连湖。此时巢湖也已经出现,用不着期待能在湖心中找到旧城后沉沦的遗址了。
在距今十多万年时的古巢湖,它的水域扩张很大。当时的巢湖,西至舒城双河镇一带北到肥西、合肥、肥东梁园一线,均是湖波浩淼之水乡泽国,面积比今巢湖要大好几倍。
到了第四纪全新世,也就是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单元(距今1.3 万年开始),地壳发生间歇性抬升,原来的湖岸上升为二级阶地。从六安南边中店、清风岭、龙家山、经肥西的大潜山、大柏店、将军岭,长丰的吴山庙,到滁州章广集一线抬升,形成江淮分水岭。巢湖水流由原来的“北上”淮河、又恢复到“南下”长江、向东归入大海。
有史以来,巢湖的水域在急剧缩小。肥西三河镇,明末仍为湖岸重镇,当年船帆如林停泊镇边,一派港口景象。现今镇旁挖出古代船体,已是遗迹。而三河镇已距湖岸10 公里成为干码头了。
巢湖缩小变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泥砂淤积、湖岸崩坍严重,以及人工的垦殖。现在的巢湖已变得像个蝶子,湖底浅平,一般水深不过2—3 米。有的专家估算,照目前的泥砂淤积速度,不过两千年左右,整个巢湖的蓝色图像,将从地图上消失;而巢湖西部湖水则只要四、五百年就要干涸。有人开玩笑地说:那时在巢湖旅行,不是乘船而是乘车了。但也有的专家还持较乐观的态度,认为巢湖还要较长期的生存下去。
因为巢湖是个浅水湖,湖面风平浪小,水流不畅,周围工厂矿山生产带来的氯、磷元素成为“富营养”成分,使得浮游植物大量蘖生、繁殖、死亡,使湖水缺氧发臭。浅水湖的底泥也极易受搅动而上浮,引起混浊度倍增,又产生新的有害物质重返水中。
巢湖的淤塞变浅和严重污染,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专门制定了措施办法,综合治理,遏制恶化。
安徽巢湖有哪些传说和传说
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
扩展资料: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
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
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
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
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历史上巢湖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苍翠,湖水清澈,鱼虾满湖。由于巢湖是一通江浅水湖泊,加之具有大面积的沼岸草滩和水生植物。
为洄游及半洄游性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繁殖与肥育场所,也为定居性鱼类创造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因此水产资源丰富,以“日出斗金”著称。
到20世纪90年代,流域林木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6.7%。林地有所增加,但60%为幼林和稀疏林,砍伐量大于生长量,木材蓄积量仍在下降。
水生植被覆盖率民国20年(1931)前约为30%,五十年代初覆盖率约为10~20%。1954年大水湖区植被几乎淹没殆尽。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计约2万余亩,其中沉水及浮叶植物则仅呈点状分布,数量甚微,后又经1969年大水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人为破坏。
至1978年统计,湖区植被仅剩4700余亩,只占湖泊面积的0.4%。1959年和1960年先后修建了裕溪闸和巢湖闸后,人为地切断了巢湖唯一的通江河道,每年一般在3~8月关闸。
以防江水倒灌,此时正值洄游性鱼类的溯江产卵季节,也是长江鱼苗的汛期,江湖隔绝,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和长江鱼苗倒灌入湖的机会。
同时,渔业资源的过度掠取,使巢湖鱼类群体补充来源大大减少,因而导致鱼类区系组成改变和渔获产量的急剧下降。
建闸后,渔获物中青、草、鲢、鳙大大减少,三钱鲲、河鲀、胭脂鱼、鲥鱼、鳗鱼等洄游性鱼类濒临绝迹。建闸前,1952年“四大家鱼”产量达250万斤。
占渔获量的31.3%,1960年增加到90%,1963年锐减,只占总渔获量的15%,1980年全部大鱼产量也仅占总渔获量的20%。
由于土地面积的缩小,人口增加,加之建国后长期“以粮为纲”,沿湖农民为了获得足够的土地,自发和有组织地扩大了对湖泊的围垦。
巢湖的人工围垦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原来的湖泊有360多个天然湖汊、湖湾都被历代所围垦,仅清代沿湖围垦总面积就达到62.8万亩。
建国后仍有分散的小面积围湖造田。人工围滩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改变了湖泊自然形态。肥西县的滨湖,庐江县的北闸、同春。
巢湖市的龟山、散兵、花塘等围垦区,原来都是较好的湖滩、湖湾,也是水草较多、饲料丰富的鱼类产卵场所,围垦后草滩遭到严重破坏。
巢湖由来和传说
在合肥的边上有一条很著名的大湖,在我们的地理书上曾经被列名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那就是巢湖,说起合肥的传说,那肯定要先从巢湖的来由说起!
那巢湖,有着很多很多动人的故事在巢湖的岸边一直流传!
现在的巢湖是一个一眼看不到边的汪洋,其中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有中庙,姥山又称之为蒙山,孤山等等 。但是在传说中这巢湖先前并不是一片汪洋,而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庐洲城!
话说庐洲城里有一个心地很善良的老太婆和她可爱的孙子相依为命,整天以乞讨为生,城里的人也是非常地友爱,对太婆和她的小孙子格外地好,今天有这个人给他们送点东西,明天又有这个人给她们送点东西,就这样,婆孙两人的日子也就这样过了下去。
这老太婆也潜心向佛,每日必是早晚三柱香,晨昏三叩首,向上天祈祷让上天保佑全城的人民平平安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太婆的身体慢慢地坏了下去,她的小孙子也还没有长成人,老太太由于受了大家太多的恩惠,苦不能报,每天向上天祈愿能够在自己合眼之前能够报达一下全城人对她们的关爱.
一日,受了太多老太太香火的一位先知看老太太每天如此虔诚,心中不忍,便托梦向老太太:要是有一日你看城门前的两只大石狮子眼睛流出血来,就立刻喊出大家出门而去,因为这座城马上就要沉下去。你叫大家一路朝前跑,一定不要回头!
话说这位先知说的也是事实,那庐洲城是早晚都要沉下去的,那先知查了老太太的寿谱,看那老太太似乎等不到那一天,为了让老太太在合眼之前能够安心,便托梦给了她。
那老太太从此每日早上就早早地跑到城门那儿去看那对石狮子的眼睛,那城门边上有一个杀猪匠,看到老太太每天这么早就跑到城门那儿去看石狮子,便感到很奇怪,于是他就问到:“老人家,你每日这么早过来看这石狮子,为什么呀?“那老太太说:“ 我要看这石狮子的眼睛有没有流血!“那杀猪匠却自纳闷,这石狮子怎么会眼睛流血呢?是不是这老太太老糊涂了呀!于是在一天夜里,那杀猪匠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老太太每天早上托着老态龙钟的身体来看那石狮子,也不相信这石狮子会流血,他便用杀猪的血抹上了那石狮子的眼睛。
等到那老太太早上看到了那石狮子的眼睛真的流满了血,慌张地拉着她的小孙子边跑边喊:“不得了啦,快跑呀!。。。。。。。“便让她的小孙子先行往前跑,自己则去喊人,此时已经晚了,老人家转眼间就被那天来之水给淹没,后来化成了一座同,即为现在的姥山。
却说她的小孙子,由于小孙子年纪尚幼,跑得一双拖鞋也跑掉了,他转身去拾他的鞋,不料被后的浪给淹没,那双鞋就化成了现在的拖鞋山,小孙子就化为了现在的孤山。
现在你如果去看那巢湖,离你最近的那就是孤山,再远的很象一双拖鞋的那就是拖鞋山,隔着拖鞋山不远的就是那姥山了。
安徽巢湖的历史与文化
巢湖地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三十万年的“和县猿人”、二十万年的“银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国最早的城市”凌家滩文化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一步步进化的历史。 巢湖市半汤镇,西周、春秋时就是南方铜料运往北方的中转地。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一代代名将曾驰骋巢湖疆场,留下众多的古战场遗存。含山县古昭关,雄踞“吴头楚尾”,碑刻上清晰地记述着春秋时期楚国名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惊险场景,正是这一“逃”,改变了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格局,由此引发出“伍员借兵灭楚”、“伍员鞭笞楚王尸”、“申包胥哭告秦庭”以及“范蠡送西施”、“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等一系列千秋不朽的故事。
和县霸王祠的悠扬钟声,声声诉说着“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故事,四年楚汉相争在这里画上了句号。居巢区旗鼓山,是项羽谋臣范增的故土。这里“鼓打旗摇凤点头”的青山秀水,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前历史的辉煌与遗憾:正是由于“当年亚父出居巢”,辅楚反秦,项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也正由于项羽后来不听从他的计谋,在他导演的“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才出现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
巢湖是“淮军文化”的摇篮。李鸿章在巢湖中庙水域集中编练中国淮军,一批著名爱国将领正是从这里走向疆场,走向台湾,在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三大战争中屡建奇功。
巢湖是现代革命的纪念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的巢湖儿女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参军,踊跃支前,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
巢湖是历史名人的故里。这里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巢湖四上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以及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画家童雪鸿、诗人田间、奥运冠军许海峰等,都出生在这块沃土上。其中冯、张、李三上将故居定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历来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们的涉足之地。他们或游览和视察巢湖,或戎马和任职巢湖,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名胜、传世墨宝和千古绝唱,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巢湖的历史名胜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安徽巢湖真实历史由来,巢湖的来历的全部内容,以及巢湖的由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