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本小说以我国近代著名科技人物詹天佑为主角,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詹天佑作为首批官派留学幼童的留学生涯及回国后献身海军、教育和铁路事业的人生画面。有许多科技知识、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的介绍。
【中心思想】:
读《詹天佑》不仅可以认识詹天佑,还可以认识那个时代,从更广阔的历史纵深上启发思考。愿更多的青少年通过这部科普历史作品了解詹天佑,了解中国百年崛起的艰难历程,继承中国人的志气,自强不息。詹天佑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青年“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记住这些话,握着詹天佑传下来的接力棒,用“中国速度”继续向前跑。
【作者简介】:
陈典松,作家,历史文化学者。男,1967年4月15日生,江西都昌县人。199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史学硕士。现为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书著有《岭表风流》(中国文联出版社)、《古懂情缘》(广东人民出版社)、《清风明鉴——广州官场旧事》等,先后在《孔子研究》、《文史知识》、《中国文物报》等文史类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曾在《广州日报》、广州电台开设“讲古台”、“广州故事”等专栏。创作网络长篇历史小说《血忱》、《詹天佑》、《广州名商传奇》、《岭表风流》、《一个文物专家的传奇人生》
【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05-1909年指挥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名言】:
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詹天佑
以诚接物,勿挟褊私;圭壁束身,以为范例。——詹天佑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詹天佑
《詹天佑》课文原文主要内容
导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留下了一个伟大工程,使我们赞叹不已。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主要内容】
课文《詹天佑》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三件大事。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他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文章主题】
课文通过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难度很大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欣赏】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xié),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ōn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些外国人要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jùn)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miǎo)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人物简介】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为《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二百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詹天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写了:在清朝末年时期,清政府命令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不怕困难险阻,也不怕别人嘲笑,最后完成了任务.
表达了詹天佑爱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怕艰难险阻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詹天佑》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成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以上就是关于课文詹天佑 主要讲述什么内容,詹天佑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课文詹天佑 主要讲述什么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