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劳动仲裁期间工资怎么算
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 诉讼 四种途径解决: 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 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申请劳动仲裁 的时效是多长?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对下列情形依法另行计算: 1、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 劳动关系 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需要说明的是,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及时维权。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从什么时候起计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当事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1年,未申请劳动仲裁的,就丧失了劳动仲裁的胜诉权,其在1年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才提出劳动仲裁申请的,其仲裁请求将无法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
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之前,劳动仲裁的申请期限主要是依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后,劳动仲裁时效制度和之前的规定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仲裁时效期间延长为1年;其次,遵循了诉讼时效制度的一般原理,以“权利被侵害之日”取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最后,完善了仲裁时效的中断、中止等制度。
1、仲裁时效期间的起算
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务中都是依据《劳动法》的规定,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因此,即便《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后,仍有不少HR甚至一些专业律师,还在沿用上述规定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结果发生错误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仲裁时效制度框架下,由于1年的时效期间已经足够长,因此,仲裁时效期间应严格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应签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赔偿,应如何计算仲裁时效?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增加了不少用人单位因违法用工向劳动
申请劳动仲裁流程怎么走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到了侵害,这是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基础。申请劳动仲裁的一般时效为一年,以权利人的权利客观上受到了侵害、且主观上已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为构成要件。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加班费的劳动仲裁时效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展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怎么计算,劳动仲裁期间工资怎么算的全部内容,以及劳动仲裁时效怎么计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