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四喜丸子也叫狮子头?
“狮子头”,即扬州话说的“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风行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开始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酒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之一。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着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隋炀帝杨广,到扬州观看琼花以后,留连江南,观赏了无数美景。他在扬州饱揽了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以后,对园林胜景,赞赏不己,并亲自把四大名景更名为千金山,帽儿墩,平山堂,琼花观。回到行宫之后,又唤来御厨,让他们对景生情,做出四个菜来,以记念这次的江南扬州之行,(古时有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御厨费尽心思,做出了四样名菜。这四个菜时1松鼠桂鱼, 2金钱虾饼,3象牙鸡条,4葵花献肉。杨广品尝以后,非常高兴,于是乎,赐宴群臣,一时间成为佳肴,传遍江南。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盘玉脍,佳馔俱陈。这一天,郇国公宴客,命府中名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 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并伴有山珍海味,水陆奇珍。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当葵花献肉一菜端上时,只见用巨大的肉圆做成的葵花心,美仑美奂,真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宾客劝酒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维扬名菜,又添一道“狮子头”,红烧,清蒸,脍炙人口。(千龙社区 )
参考资料:
四喜丸子和红烧狮子头是同菜异名
四喜丸子和红烧狮子头是同菜异名吗?制作方法有何不同呢?红烧狮子头与四喜丸子是一个菜,不同的名字。下面我来解释一下。红烧狮子头是淮扬名菜,因取其形似,体积很大,故称为狮子头。后流传到北方,因为食用的方便,北方饭庄一盘四个,所以称为四喜丸子。但是北方的做法与正宗的扬州狮子头相差甚远。
红烧狮子头给常人的印象中就是个大肉丸,但是这大肉丸可是特别讲究。口感要柔软,配上青菜,有油却不见油。肉质选三肥七瘦,细细斩剁,米粒般大小,不能太细。
红烧狮子头正宗做法是先炸后蒸,很多地方改了做法,先炸后烧。四喜丸子后来成为了鲁菜的经典做法,传承了淮扬菜的做法,也是先炸后蒸。
今天红烧狮子头的做法,不按照现在菜谱上的写,来用扬州本土人,狮子头是其拿手绝活的做法来说说。这位是散文家梁实秋的同学王化成先生,下面来看看具体的做法。
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在描述王化成先生操作狮子头的时候这样说过:
一、首先取材要精,三肥七瘦的细嫩猪肉一块,不可有些许筋络纠结与其间。切割之际不可剁成碎泥,其秘诀在于“多切少斩”。挨着刀切成碎丁,越碎越好然后略为斩剁。
二、肉里不加芡粉容易碎散,加了芡粉黏糊糊不是味道。所以调好芡粉要抹在手掌上,揉捏肉末成四个丸子,这样丸子外面自然糊上了一层芡粉,而里面没有。把丸子微微按扁,下锅油炸,使丸子表面紧绷颜色金黄。
三、下一步是蒸。碗里放一层切滚刀块的冬笋,把炸过的丸子放在碗中,大火蒸一个小时以上。揭开锅盖一看,浮着满碗的油,用大匙把油撇去,或用大吸管吸去,使碗中不见一滴油。
这样的狮子头不能用筷子夹,要用羹匙食用,其嫩如豆腐。肉里要加入葱姜汁、绍酒、盐。如果愿意加入海参、虾仁、荸荠,各随其意,不过要切碎。
现在的先炸后烧的做法,炸好的丸子,放入清汤大火烧开,小火慢煮1个小时,后调味,勾芡后,加入处理好的青菜上桌食用。
四喜丸子为什么叫红烧狮子头
四喜丸子是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鲁菜菜系。由四个色、香、味俱佳的肉丸组成,寓人生福、禄、寿、喜四大喜事。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四喜丸子从外观上来说,由四个较大的肉丸以及其他辅料组成。四喜丸子做法与狮子头基本一致,只是四喜丸子限用四个肉丸。主要用料为猪肉馅、鸡蛋、葱花等。
1.准备工作:将猪肥瘦肉切成4毫米见方的丁;南荠削皮,与玉兰片均切成3毫米见方的丁,一起用沸水氽过;大葱白从中劈开,切成长6厘米的段。碗内放肉丁、南荠丁、玉兰片丁、葱姜末、酱油15克,精盐5克,绍酒5克搅拌均匀,用手团成4个大丸子;鸡蛋清、精盐、湿淀粉35克放在另一碗内调成蛋糊待用。
2.烹调: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烧至五成热,将丸子逐个蘸满蛋糊下油,炸至八成熟时用漏勺捞出。砂锅内放大葱白垫底,丸子放上面,加清汤、酱油、姜片,在中火上烧沸后,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炖至汤剩一半时,取出葱姜不要,把丸子捞至汤盘内。炖丸子的原汤倒入汤勺内,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绍酒、花椒油搅匀,浇在丸子上即成。
同样是肉丸
一道菜之所以被称为 美食 ,除 “味道” 被大众认可之外,其本身还要具有一定 “特色” 。
这种特色可以是它的 菜肴流派 、 食材来源 ,甚至是它背后的 历史 故事 ——只有卓尔不群,才容易给食客们最深的印象。
但话又说回来, 美食 界讲究一个融会贯通,很多菜式互相借鉴,才造就了如今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风格。
例如 “狮子头” 与 “四喜丸子” ,虽各具特色,但同为“大肉丸子”的特点,经常让许多吃货傻傻分不清楚,以至于闹出许多笑话。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说说, 这俩“大肉丸子”到底有啥不同,区别又在哪里 。
“四喜丸子”浓油重酱,主料是 “猪肉+淀粉(或馒头渣)” ,将其团成型后,先炸制七八成熟,再加高汤蒸制成菜。
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将肉馅摔打上劲,再加上瘦肉偏多,所以成菜后 口感较为劲道 , 肉香更浓郁 。
而“狮子头”的用料则比较丰富,除 五花肉 外,还会有 荸荠 (bí qi)、 青菜 、甚至 虾仁 、 蟹粉 等,都是江淮地区常见的食材,根据不同季节,荸荠也可以用 冬笋 、 春笋 来替代。
淮扬菜比较重汤底 ,这里的狮子头 不用过油炸 ,通常以 清蒸、清炖 为主,以老母鸡汤文火慢炖为佳。
味道 清香软糯 ,同时也能尝到荸荠的爽脆感,也是“狮子头”的一大特色。
肉馅团成团状后,可按照个头大小分为4种,分别是 珠、丸、球、头 。
这四喜丸子寓意 “福禄寿喜” ,在喜宴中,常以“压轴菜”的身份登场,必须一盘四个才算成菜。
又受限于盘子规格, 个头太大,一盘装不下 ,所以才以中规中矩的“丸”为佳。
而狮子头则因 外表粗糙 , 宛如雄狮之头 而得名,通常是一盅一个,所以占个“头”的名号。
这里要提一句, 在国宴中的狮子头,一道菜应该有6个 ,寓意 六六大顺 ,每个狮子头的重量也有标准,必须是 “三两三钱” 。
当然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以“单个”为主,别说3两重了,就算是2两,吃起来也绝对绰绰有余。
四喜丸子虽归为 “鲁菜流派” ,但终归是 汉族的传统名菜 ,这 鲜咸酱浓 的口味,在 北京、河北、天津、河南 等 北方各省 中,都非常受欢迎。
而狮子头是 “淮扬名菜” , 历史 也同样悠久, 清鲜的口味,精细的烹制方式 ,完全符合 南方地区精致的饮食风格 。
这南北地区的饮食风格差异 ,也是“狮子头”与“四喜丸子”容易被众人混淆的最大原因。
一个 酱浓汁 红 , 一个汤头洁净, 虽同为肉丸,但二者的 烹饪、味道、口感 都有着巨大差别。
所以各位吃货们,以后不要再问 “为什么南方人要把四喜丸子叫做狮子头” 、 “为什么北方人要把狮子头叫做四喜丸子” 这样的问题了。
·END·
以上就是关于四喜丸子和狮子头是一个菜,四喜丸子也叫狮子头的全部内容,以及四喜丸子和狮子头是一个菜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