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是什么意思,漕运的意思

本文目录

漕运的意思

漕运的意思是:旧时国家从水道运粮供给京城或接济军需。

一、什么是漕运

漕运是中国历史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是由国家政府组织和管理,利用水路(河道或海路)调运专门物资(主要是粮食)到首都(或其他由国家政府指定的重要军事政治目的地)的专门运输体系,它有着严密的制度保障,并始终以高成本运行,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性。

漕运是一种有效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进行资源的调度、控制和再分配,满足国家战略储备、应急救灾需求,调整社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维系了稳定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人类在农业文明时代重要的制度文明成果之一。

漕运是什么意思,漕运的意思图1

二、“漕运”所带来的文化作用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漕运”的发展也影响了文学的繁荣,其中与文学关系最为明显的就是唐朝时期,唐朝诗人的很多诗文创作都真实的反映了“漕运”状况。

漕运是什么意思,漕运的意思图2

很多诗人喜欢漫游采风,因“漕运”所建立的畅通便捷的水运系统,为他们的这个爱好提供了客观条件,诗仙李白这一生中曾经有两次大范围的漫游生涯,他先沿长江游览了江浙一带。后来又以梁园为中心,“南至吴越,北达幽燕。”

漕运是什么意思

漕运的解释[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in feudal times)] 旧指由水路往京城运粮或运送军粮 详细解释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 :“ 泾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 :“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宋 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 志铭 》 :“抵公去,所发漕运四十万缗,不费一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漕运》 :“ 秦 伐 匈奴 ,令 天下 飞刍挽粟,此漕运之始也。” 范 文澜 蔡美彪 等 《 中国 通史》 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五八四年,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 ,引 渭水 自 大兴城 ,东至 潼关 ,长三百余里,漕运便利。” 词语分解 漕的解释 漕 á 利用 水道转运粮食:漕运(旧时指 国家 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部首 :氵; 运的解释 运 (运) ù 循序移动:运行。 运动 。运转(刵 )。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 交通 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漕运的漕是什么意思

漕运的意思解释是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一、基本解释

漕运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二、起源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

漕运是什么意思,漕运的意思图3

漕运的造句:

1、漕运的有序管理,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清代后期,漕运制度伴随着封建统治的逐步解体,从改制到最后废止。

3、先秦秦汉漕运史研究在古代漕运史研究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成果繁富。

4、农业生产、漕运条件优越的基本经济区是封建农业中国中央集权国家机器最有力的支撑。

5、研究内河漕运的兴废史,对振兴我国内河航运事业有重要参考价值。

漕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解释: 是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隋初除自东向西调运外,还从长江流域转漕北上。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简介】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漕辇”。

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历史】

漕运起源很早,秦汉秦始皇攻匈奴时,从山东向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转运粮食;攻南越时,令监禄凿灵渠沟通湘江与西江水系运粮。楚汉相争,萧何将关中粮食转漕前线以供军食,对汉军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保证作用。

西汉定都长安后,每年需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以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和军队的需求,转漕逐渐制度化。汉初,每年运量为几十万石。武帝初年,增到一百多万石,以后又增到四百万石。元封元年(前110),根据桑弘羊的建议,令民纳粟补吏、赎罪,各农官又多增产,政府掌握的粮食大增,漕运一度增到每年六百万石,一般则仍保持在每年四百万石左右。漕运用卒达六万人。由各地护漕都尉管理,沿途县令长也有兼领漕事的。漕粮则输入大司农所属的太仓。此外,在武帝连年用兵和开发西南时,对军队所需的粮食也都进行了费用浩大的转漕运输,甚至漕转一石,沿途要耗费十余钟粮食,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漕转关中,费用浩大,需时很长,动员人力很多,特别是漕船要经过黄河三门峡砥柱之险,粮食损耗很大。为此,西汉政府曾先后采取过多种改进办法。其中收效最大的是漕渠的开通。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根据大农郑当时的建议,用三年时间,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运输费用从而减少,沿渠民田也能收到灌溉之利。这是汉代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此外,宣帝时耿寿昌建议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之粟以供京师,这种做法,对缩短漕运路线,减少漕运压力,避开砥柱之险,起了良好的作用。

东汉建都洛阳,从山东、河北、江淮等地转漕粮食到京师,路程较近,又不需经过砥柱之险,改善了漕运困难的局面。因此光武帝初年省罢了护漕都尉。但此时漕运事业仍有一定的发展。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洛阳南修阳渠引洛水以为漕。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王景治河,自荥阳(今荥阳县东北)到千乘(今山东高青高苑镇北)海口,筑堤修渠,使新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黄河徙道后混流的黄河、汴河分流,便利了南来的漕粮自淮河入汴,北来的漕粮循河、洛而西,使京师粮食供应不忧匮乏。这是东汉漕运事业的最大成就。此外,如光武帝时王霸击匈奴,曾从温水(即漯余水,流经今北京北)漕运军粮,安帝时虞诩为武都太守,在沮(今陕西略阳东)、下辩(今甘肃成县西)间数十里烧石剪木开漕船道等,也都改善了各该地区粮食运输紧张的状况。

隋初除自东向西调运外,还从长江流域转漕北上。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

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 ,随商品经济发展 ,漕运已非必需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转漕问题就是运东方的粮食以实长安,从全局来看,最重要的转运中心在中原,因此秦政府即建全国最大的粮仓——敖仓于成皋(今河南荥阳西五里)。西汉时东方的粮谷多从此西运,东汉时置敖仓官,属河南尹管辖。

以上就是关于漕运是什么意思,漕运的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漕运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8日 10:53
下一篇 2023年06月18日 10:57

相关推荐

  • 硼酸水是什么,蹦酸溶液3%是什么

    本文目录1.蹦酸溶液3%是什么2.硼酸溶液和生理盐水的区别3.汽车加完油油箱里能加硼酸吗4.硼酸水是什么东西?蹦酸溶液3%是什么H3BO3硼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微带珍珠状光泽的鳞片,有刺激性,可以用作化学试剂和生产蟑螂、甲虫杀虫剂,在医药上用作止血和防腐剂。硼酸未被允许作为食…

    常识分享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