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传说很多,具体有以下三种:
1、纪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扩展资料:
端午节节日习俗: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一、纪念屈原说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纪念屈原说在所有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谭绍兵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一系列论证。 黄榴丹也认为虽说法众多,但纪念屈原说仍占主流地位。
二、纪念伍子胥说
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国故地,一般认为端午节是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因为谗言被夫差赐死,夫差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苏州科技大学戈春源教授曾表示,中国的端午节纪念的5个人,其中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才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他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 《荆楚岁时记》 的作者宗懔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竞渡是“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三、纪念曹娥说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四、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说
华夏民族是龙图腾的崇拜者,闻一多先生在其所作的《端午考》 中认为,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古时候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五月江河都会涨水,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掌管水的龙的身上,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
闻一多先生还举出了与端午节俗有关的民间传说,大体上牵涉到四位古人,介子推、勾践、屈原和曹娥。愈到后来,屈原就愈超过其他人,成为端午节的纪 念对象。
五、夏至说
学者黄石 、何新 等认为,端午之节,起源于上古之“夏至节”。上古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之两大节日古,上古的夏至节,是殷商古历的新年。
同样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 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1)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2)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3)《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六、恶日说
有些学者认为端午是“恶日”的观念较为古久。《夏小正》 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 中写道 “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
农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多被父母遗弃不养。孟尝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认为“五月子者, 长于户齐, 将不利其父母。”东晋大将王镇恶 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可见从很早起,人们就普遍认为五月是恶月,重五之日更是恶日。这样,在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提交成功!
感谢你的认可,不表个态再走吗?
评论
三年级作文_儿童故事大全_在线收听
值得一看的水鸟相关信息推荐
海量三年级作文在线听,知名主播录制,满足宝宝需求,海量故事想听就听!下载喜马拉雅,睡前故事免费听!
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父与子的故事_不花钱看全本小说_全文免费阅读
#屈原诗词现代诗歌#
父与子的故事_七猫免费小说_海量小说免费任选,_永久免费看立即下载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告
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谁
端午节纪念谁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民间有很多说法,最常见的三个说法是端午节纪念曹娥、伍子胥和屈原。
在浙江一带流行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是这样的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生于东汉时期,今天的浙江绍兴上虞人,她的父亲是专门搞祭祀的巫祝。父亲不幸溺死在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泣。过了七天,她也投江而死。
因为她是孝女的楷模,因而广泛流传。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建造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竞渡以为纪念。
也有传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了,为了报仇,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最终打败了楚国,报了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听信了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又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于是把五月五日也称为伍子胥纪念日。
民间传说伍子胥死后,天帝怜他竭尽忠心却遭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的潮神。《曹娥碑》上说:“五月五日,以迎伍君”。
而流传最广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当时是楚国的大臣,得到了楚怀王的器重,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同僚的嫉妒,他们在楚怀王以及后来的继位者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最终在奸诈小人的迫害下,屈原被疏远,最后被流放。
楚国被秦国攻破以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于是悲愤满腔,怀抱大石投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传屈原是在5月5日,投江自尽,楚地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民间传说,还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无论是为了纪念谁,都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仰。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对的民间歌谣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家家要祭祖。五月五,过端午,画个王,喝雄黄,人人庆端午。五月五,过端午,欢欣又鼓舞。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纪念谁 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
导读:说来奇怪,我国的传统节日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春节有年兽传说,中秋节有嫦娥奔月,端午也有相应的传说故事,在这些传说故事中,最流传的就是端午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而设立的,那么端午节纪念谁?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民间有很多说法,最常见的三个说法是端午节纪念曹娥、伍子胥和屈原。
在浙江一带流行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是这样的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生于东汉时期,今天的浙江绍兴上虞人,她的父亲是专门搞祭祀的巫祝。父亲不幸溺死在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泣。过了七天,她也投江而死。
因为她是孝女的楷模,因而广泛流传。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建造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竞渡以为纪念。
也有传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了,为了报仇,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最终打败了楚国,报了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听信了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又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于是把五月五日也称为伍子胥纪念日。
民间传说伍子胥死后,天帝怜他竭尽忠心却遭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的潮神。《曹娥碑》上说:“五月五日,以迎伍君”。
而流传最广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当时是楚国的大臣,得到了楚怀王的器重,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同僚的嫉妒,他们在楚怀王以及后来的继位者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最终在奸诈小人的迫害下,屈原被疏远,最后被流放。
楚国被秦国攻破以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于是悲愤满腔,怀抱大石投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传屈原是在5月5日,投江自尽,楚地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民间传说,还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无论是为了纪念谁,都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仰。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对的民间歌谣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家家要祭祖。五月五,过端午,画个王,喝雄黄,人人庆端午。五月五,过端午,欢欣又鼓舞。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三个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全部内容,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三个人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