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金叶建盏是什么材质做成的
建盏是由含铁量比较高的红土制作而成的,除了红土之外,还有黄泥、粘土等原料,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搅拌再经过过滤等程序之后即可成为制作建盏的胚泥。有了胚泥之后再进行造型、烘干、施釉,最后再高温烧制成为建盏。每个制作步骤都有其一定的操作要点,否则可能就会出现变型或者起泡等一些缺陷。从宋朝到现在,我国的建盏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建盏的制作工艺流程视频
建盏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建盏的烧成一般要经过选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
建盏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制作铁胎的土并不是哪里都有的,也不是随便取一些土就可以制作成建盏的。
建盏不论是从胎土还是从釉料上选择采用的都是建阳水吉·后井村、池中村一带高含铁量的矿石、泥料,分别是配釉的赤铁矿、草木灰,制坯用的高岭土(高温土)、粘土,这也是建盏珍贵的原因之一。
建盏的制作难度是非常高的,建盏的斑纹是在1300度的高温中产生,含铁量如此高的坯体极容易变形、气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见到建盏有如此多的瑕疵。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88。
宋代至清代福建地区"青釉器"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陶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与瓷器不完全相同。在行业中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金叶建盏是什么材质做成的
建盏是指建窑出产的茶盏,用福建建阳水吉一带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胎底烧制而成。
建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初期出品以无斑纹通体乌黑的茶盏为主,称为“乌金釉盏”。到了北宋初年,由于建安被划为贡茶产区,建立了北苑茶园,建窑出产的的黑釉茶盏成为进贡给皇帝的贡品。至明代,由于饮茶习惯改变,建盏逐渐式微。至近年开始复兴。
在日本,建盏被视为天目茶碗中的最上品。
中国的茶盏有多种形制,宋之前较大,明朝之后由于饮茶方式改变,茶盏变得细小。
截至2017年底,南平市建阳区共有建盏企业和个体户1650家,大到规模企业,小到家庭式的生产作坊,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日本等国内外市场,年产值约13.5亿元。
历史渊源
宋朝,建窑史生产建盏,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称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兔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20世纪80年代,建盏工艺得以恢复。
建盏怎么制作的
制作建盏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建盏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
以上就是关于建盏怎么制作出来的,金叶建盏是什么材质做成的的全部内容,以及建盏怎么制作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