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蒙古为什么是幼子继承
因为成吉思汗统治时期制定了“幼子守灶”的财产继承制,所以一直传承下来。《蒙古法基本原则》一书说: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克规定,兄弟分家时财产按下列原则分配: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为何中原王朝是嫡长子继位呢
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度,统治者的孩子肯定不止一个,所以将来继承就是一个难题,其实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不太准确,只是适用于某种特定时期,比如说其实中国历代帝王都想用嫡长子继承者,但是有很多因素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贤明,没有特定的要求,都有各自根据当时时代发展积累的规则。
一、生产生活方式不同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少数民族不同,比如汉族人比较重视乡土观念,长子比较看的重,几乎就是一个家的顶梁柱,将来是由长子继承,而少数民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牛羊马会把草原啃食的荒漠化,所以他们时常迁移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生活的地盘,儿子长大之后就要出去寻找,会扩张土地,这个时期没有电话没办法交流,所以会把家产留给在家中的幼子,所以他们大多是幼子继承制度。
二、民族习惯不同少数民族有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民族习惯,汉族天下中原王朝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生产技术,治国理政,所以长子从小就开始学,无论如何都比弟弟们要学习的多,长子也大多被寄予厚望,嫡长子又是正妻所生地位比较尊贵一些,所以中原王朝大多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游牧民族要学习的大多是和体力有关,怎样带兵打仗。
三、说法都不太准确游牧民族并不是幼子继承,只是守业,按照他们的规矩,长子长大之后要自立门户,拿出去部分财产,就是分家,其实每个儿子得到的都差不多,年纪越大的往往得到的财产更多,幼子年纪比较小,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在家呆着,相当于守业,但是并没有说继承太多家产。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他的好处和弊端。
蒙古族幼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
1、因为成吉思汗制定了“幼子守灶”的财产继承制,该制度一直传承了下来。
2、《蒙古法基本原则》一书说:“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克规定,兄弟分家时财产按下列原则分配: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在蒙古族,家中正妻所生幼子称为“斡赤斤”,意为“守炉灶者”,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
蒙古幼子守灶制度
说到蒙古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名族的人其实还是有不少和汉族人不一样的地方的,特别是习俗方面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话说在蒙古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年龄最小的孩子需要守灶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说法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幼子守灶原来比嫡长子继承制更为传统
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受到宗法制的在影响,嫡长子继承制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在历朝历代的皇室,嫡长子继承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幼子守灶,主要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间流行,即使在古代看来,也是极为落后的。
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制度比较正统呢?
好像是代表封建正统的朝廷比较正统,但是,在根本上,无法用传统一词来形容,非要比较的话,其实是幼子守灶制度,最为古老。
幼子守灶,其实应该称为幼子继承制。在原始社会的父系社会中,因为古老部族的人口,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当然,面对天灾人祸和疾病等原因,人口数量增长极慢。但是,毫无疑问,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之中。
一对夫妻,在生儿育女之后,随着儿女慢慢长大,只要儿女一到结婚以后,可以得到父母的一些资助,立即就会分家。随着成年的儿女都成年、分家离开,慢慢指挥留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将要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当然,这个儿子也因此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也有可能是,父母相对而言更喜欢幼子的主要原因吧,可能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这已经成为人类的本能。
慢慢的这就演变成了,幼子守灶制度。当然,就现在来看,这还是相当先进和科学的。
在蒙古族或者是其他游牧民族,一直尊崇着这种幼子守灶制度。那么,如果是在大汗的家里呢?
以成吉思汗为例,成吉思汗一共有八个儿子,但是实际上只有成吉思汗的嫡子,也就是孛儿帖皇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才具有继承权,或者说,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最大支持,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汗国。实际上,只有成吉思汗的老大和老二两个儿子,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汗国。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不光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还具有不俗的政治眼光。
成吉思汗出于自己杰出的政治眼光,打破传统,将蒙古帝国的汗位,传给了更具有政治才能的老三窝阔台。但是,又因为幼子守灶制度,将蒙古帝国直接控制的80%的蒙古铁骑,交给了幼子拖雷,并且让幼子监国。实际上,是将蒙古帝国军政分离,一分为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遵循了传统。
事实证明,拖雷确实不适合做蒙古帝国大汗,在掌握蒙古帝国80%的蒙古铁骑的情况下,窝阔台只用了一杯毒酒,就让拖雷死于非命,直接掌握了,蒙古帝国的军政大权。
当然了,蒙古帝国的幼子守灶制度也不是绝对,即使是嫡长子继承制也不能完全确定继承人,实际上,只有真正实力强大才能保证继承权。
后来的蒙哥汗夺位,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也是因为蒙古贵族对于幼子守灶制度的拥护。但是后来,忽必烈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强势登上了汗位,并且,打破了幼子守灶制度,建立了元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而嫡长子继承制,实际上是在西周时期,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诸子,都是分封出去,建立小国家,并逐渐发展。但是,能够继承多少家产,完全是由嫡长子,也就是大哥决定了。
当然,到了清朝时期,就逐渐演变成了,密建皇储的立贤的策略。清朝中后期,能够避免众多皇子争夺皇位,密建皇储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了,这三种制度也不存在先进性的差异,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适应社会环境罢了。
以上就是关于古时候蒙古为什么是幼子守业,蒙古为什么是幼子继承的全部内容,以及古时候蒙古为什么是幼子守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