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宋黄庭坚一书法中说:“所送纸太高
宋纸高矮应该就是现在我们讲的纸的规格大小长短。
【鸿雪斋书事】中写道:宋朝法律《庆元条法事类·卷十六》明文载:“皇帝诏敕纸高一尺三寸(合41.47cm),长一尺(合今31.90cm)”,这是当时最大幅面的纸。“余官、私纸高长不得至此”。
宋代视官员等级又有大绫纸、中绫纸和小绫纸三种区分。大纸长一尺八寸(约57.42cm),宽一尺零三(32.85cm),小纸宽度九寸五分(约30.31cm),长度一尺四寸(44.66cm)。
所以陆游写字时不会像我们现在写字时动不动就是四尺对开,138cm这么长,而且宋代都是手卷形式,没有明清时的条幅形式,故称之为“矮纸”。
如何鉴别时间较久年代书面证据的真伪
从题跋上辨别
(1)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2)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车,署款李亨。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清卞永誉的跋。由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
从纸质上辨别
(1)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2)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3)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绝代 ,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从装裱形式上辨别(1)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着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2)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3)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4)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如何鉴定的纸新老
鉴定纸的新老的方法:
1、看帘纹
帘纹即宣纸中那一条条平行的暗直线纹。宣纸的制作大同小异,帘纹是造纸过程中“抄纸”工艺的体现,各地方造纸中,抄纸所用的竹帘长短宽窄尺可不一,纸上的帘纹宽窄也不同,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古纸上的帘纹,可判断该纸的产地和性能,甚至包括具体生产制造的年代。
2、看纸色
不同时代、不同产地制造的纸张,颜色不同。古纸因年代久远而呈现出灰暗的颜色,与人工做旧的不一样。人工做旧古纸的手法,主要是染色和烟熏。
经过染色的纸,颜色鲜丽而不沉,表里不一;而真正古纸的灰暗颜色是长年累月自然形成的,灰得均匀,“色淡而匀,表旧里新”。经烟熏做旧的纸,粗看似旧的,细察可发现具带有焦褐色,不同于古纸的暗灰色,且纸质变脆,易碎裂。
3、看裂纹
曲折损伤的古纸,其裂口的明暗色泽以及裂纹走向与新纸反复折叠所出现的皱折,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厚型古纸碎裂成小块,裂纹是斜向的,而伪作的厚型百纸则往往碎裂成大块,并且裂纹呈笔直向的。
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
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咱们中学历史都学过,书上把它当作宋朝经济繁荣的一个标志。首先最重要的防伪手段就是纸本身,四川成都产的一种叫楮纸的纸张,制作了时候加了砑花工艺,纸举起来在强光下能够看到里面淡淡写着一行小字——“股社区原创,剽窃者切鸡鸡”。厉害哟,1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就会在纸里面打水印了。
这个纸当时是朝廷垄断,禁止民间留存,如果被抓到情节严重是要被处死的,所以交子一开始几乎没人伪造。但是北宋朝廷发行货币的时候没有设立货币锚,也没有准备金,更不懂货币原理,由于后来老打仗缺钱,就越印越多。
这个时候楮纸的产量跟不上,只好调用了一些浙江和安徽的纸来印钱,这下防伪门槛就被大幅降低了。其实当时也有其他的防伪手段,比如钞票的铜刻版图案复杂,而且还有用2-3种颜色复印,但是没有用,造假钞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难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当时官府经常端掉一个团伙就抓获数十人,刑法也越来越重。再然后靖康之变来了,就没然后了。
另一种古代比较有名的纸币是清朝的银票,电视剧里很常见,经常从怀里揣出一张就是一千两,其实那个时候九品县官的年薪也就50两不到。
这种银票不是官方纸币,当时票号超过一半都是山西商人开的,所以算是私人发行的纸币,有点像今天银行的支票。
比如我上图贴的就是著名的日升昌银票的摹本,主要防伪手段有六种:1、票纸上也有水印,宋朝就会的嘛;2、边框上是很复杂的图案,里面还有一层密密麻麻都是字,高仿难度极大;3、中间填字全都是由固定的掌柜来写,每一家分店都有笔迹鉴定校对;4、盖的红印章往往有细节标识,比如说“日”字右上角缺一小块,外人看不出来;5、年月日用暗语,比如“股社区真他妈帅姑娘人人爱”,12个字代表一年12个月,帅月就代表7月,这套暗语隔一段时间还换一次,跟潜伏里余泽成似的。6、把银票对折盖齐缝章,一半留在客人手里,另一半走官驿邮到要汇兑的分号。
另外在票号里工作的员工薪水极高,相当于那个年代的7品文官,而且娶妻生子都必须是山西本地人,所以基本上也不会被人挖走。
以上就是关于宋代纸怎么鉴定,...可书大字的全部内容,以及宋代纸怎么鉴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