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秦长城与明长城是否连接
1从所在位置看:明长城位于秦长城以南,或秦长城比较靠北,明长城比较靠南
2从所具规模看:明长城比秦长城规模更大,或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3从建造时间看:秦长城修建时间早,明长城修建时间晚。
4从建造材料看:秦长城多为碎石夯筑,墙体较矮,多为3米以下。明长城墙体一般高4-6米,黄河以东为砖石铺砌,西部黄河以西为黄土夯筑
5从构造复杂程度看: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而秦长城组合相对简单,城墙上没有修筑烽火台而是修建在距离长城100米远的地方。
6从保存好坏看:秦长城现存已经不多,主要是明长城。
7从实际效用看:秦汉的障塞是开放的,明代的边墙是封闭的
秦长城与明长城有什么区别?
1、修筑时期不同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
明长城是最后一个大修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2、目的不同
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
3、修缮重点不同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
扩展资料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金戈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
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图片
1,起始点不一样
秦长城它的西边临洮开始的,一直到了东边是辽东地区。明长城的西边到达了嘉峪关,东边到达了鸭绿江。
2,作用不一样
秦朝的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代的长城也是抵御外来人员的进攻,但是它抵挡的是蒙古人。
3,材料不一样
秦朝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那时候的长城是用土来修筑的,。明朝修筑长城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毕竟经过了几百年的变化,明朝在修筑长城的时候要比秦朝更加坚固一些,它使用的是青砖和条石。
扩展资料:
明长城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连接秦长城,然后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
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
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区别是什么
明长城位于秦长城以南,明长城比秦长城规模更大。
中国伟大遗迹,位居世界伟大遗迹之一,由中国第一个王朝开始建立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长城添“新丁” 长度16.1千米。日前,宁夏银川市文物普查队在宁夏永宁县黄羊滩农场贺兰山东麓小井子沟山前洪积扇台地上发现了一段明代长城,为中国明代长城建制和军事防御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以上就是关于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区别,秦长城与明长城是否连接的全部内容,以及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