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下身部位可以刮痧吗
可以刮痧。阴包云位置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 之间。功效通调下焦,理气活血。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小腹痛、遗精、遗尿、阳 痿等病。
阴包的准确位置怎么找阴包的意思是什么
1 阴包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阴包穴的位置: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布有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深层外侧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
2 阴包的意思是什么
1、阴包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
2、别名:阴胞。
3、名解:阴包:阴,水也。包,收也。阴包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4、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包。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5、穴位含义: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6、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水液。
7、运行规律:天部水湿化雨冷降,地部水湿则渗入脾土之中。
3 阴包作用和功效
1、缓解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病症。
2、功效: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4 阴包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2、其他疾病: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
阴包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1 阴包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累计与腓肠肌之间。
简易取穴:位于大腿内侧,找到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直上5横指处,按压有酸痛感即是。
2 阴包穴穴位解剖
在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在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3 阴包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疏肝调经,清利下焦。
主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尿,腹痛,腰骶痛引小腹。
作用:阴包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股内侧,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之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清利下焦之功。因肝经由此上行环绕阴器抵小腹,故该穴作用于治疗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腹痛,腰骶痛引小腹,小便不利,遗尿,肝藏血失职影响冲任失调的月经不调。
4 阴包穴配伍治病方法
月经不调可配三阴交,气海,血海;小便不利,遗尿可配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腹痛可配气海,五枢;腰骶痛引小腹可配次髎,带脉,维道。
阴地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阴包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阴胞穴的定位 9 阴胞穴的取法 10 阴胞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阴胞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阴胞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阴胞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阴胞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癔症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阴胞 1 拼音 yīn bāo
2 英文参考
Yīnbāo LR9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阴胞为经穴别名,即阴包[1]。《针灸资生经》:“阴包:明堂作阴胞。”
穴位 阴包 汉语拼音 Yinbao 罗马拼音 Yinpao 美国英译名 Envelope of Yi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R9 日本 9 法
国 莫兰特氏 F9 富耶氏 德国 LE9 英国 liv9 美国 Li9
阴包为经穴名(Yīnbāo LR9)[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3][2]。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2]。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现代又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遗溺,尿闭,盆腔炎,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4 阴包穴的别名
阴胞(《针灸大全》)。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包,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
6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2]。
阴,阴、阳之阴,此处指足三阴经及下腹部。包,包罗,联系,又通胞。此穴在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曲泉穴直上4寸,当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凹陷中,犹如 *** 之虚大有容之处,为足厥阴肝经潜行于双腿内侧,治腰尻引小腹痛、遗尿、失精、小便难诸病之涉及脬者。在女子则治月经不调及有关子宫精室者,故称之阴包。[4]
7 所属部位
股[5]
8 阴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包穴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6]。
阴包穴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2]。正坐或仰卧取穴[2]。
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踝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3]。
一说“在股内廉膝上三寸,横直阴市”(《针灸集成》)。
阴包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肌肉)
阴包穴在股部的位置(骨骼)
9 阴胞穴的取法
屈膝正坐或卧位,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即曲泉穴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处取穴。
阴包穴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2]。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2]。正坐或仰卧取穴[2]。
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或坐位,大腿稍外展,用力收缩肌肉),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7]。
10 阴胞穴穴位解剖
阴包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大收肌。皮肤由股内侧皮神经分布。皮肤薄,皮下组织结构疏松。大隐静脉由股骨内侧髁的后方渐行于大腿前内侧。针由皮肤、皮下筋膜于大隐静脉外侧,穿深筋膜,于缝匠肌内侧入内收肌。在缝匠肌的深肌,有股动脉、股静脉与隐神经从股腘管下口入腘窝。缝匠肌由股神经支配,内收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大收肌[2]。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大收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闭孔神经皮支、股神经皮支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闭孔神经肌支、坐骨神经肌支和股动脉分布[8]。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深层外侧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通过[3]。
11 阴胞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包穴具有调经止痛,利尿通淋的功效。
阴包穴有调经水、理下焦的作用[2]。
阴包穴有理气活血、通调下焦之功,对前阴、下腹以及妇女胞宫诸病,均有包罗在内的治疗作用[4]。
12 阴胞穴主治病证
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现代又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遗溺,尿闭,盆腔炎,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等[2]。
阴包穴主治腹痛、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8]。
阴包穴主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前阴病:遗尿,小便不利。经脉病:腰骶痛引小腹[9]。
现代又多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等[2]。
阴包穴主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溺,尿闭等[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其他疾病: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8~1.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周围放散[7]。
一般直刺1.0~1.5寸[2][3][8]。
13.2 灸法
可灸[2][8][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阴胞穴的配伍
阴包配气海、中极、肾俞,有补肾益气,固摄膀胱的作用,主治遗尿。
阴包配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7]。
阴包配关元、血海、三阴交,有活血通经的作用。治月经不调[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尻引中腹痛,遗溺不禁。
《针灸聚英》: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难,遗尿,妇人月水不调。
《肘后歌》: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 16 阴胞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癔症
以上就是关于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下身部位可以刮痧的全部内容,以及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