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建筑进深和开间如何区分
进深和开间如何区分可以通过卷尺测量或者是肉眼判断。一般与门相垂直的长度被称作进深,而与门相平行的长度被称作开间,所以在使用卷尺进行测量的时候,开间的长度一般在3.3米之内,而进深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5米。在范围之内的长度,能够有效的增强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避免长度太大,影响到室内的采光、通风。进深和开间简单说就是指房间的宽度和长度的意思。开间是指房间横向两个墙之间的净宽,进深是指房间净长度。无论是卷尺测量还是通过肉眼进行判断,虽然在测量数据上会有一定的误差,但大多数的房屋格局还是比较方正的,所以在判断时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还是可以能够做到准确判断,或者是使用红外线测量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标准比例的进深和开间,会影响到居住的舒适性。
识图开间和进深怎么区分
房间的开间就是房间的宽度,房间的进深是指一间独立的房间前墙皮到后墙皮之间的实际长度,开间和进深互相垂直。为了能够更好的区分,其实我们把一个房间当中主要的采光面称之为开间,那么与之垂直的就称之为进深。现在人们在选择房屋的时候,一般的户型都是坐北朝南,遵循相互垂直的原则,那么东西为开间,南北为进深。为了能够保障和增强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开间的长度一般在3.3米之内,而进深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5米,若是长度太大,就会影响到室内的采光、通风。在购买房屋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明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可以直接通过卷尺的方式来进行测量,尤其是一些比较方正的格局,测量起来会更加的方便,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也可以使用红外线的测量仪器。
识图开间和进深怎么区分
1、住宅设计中,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墙的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0-3.9米,砖混结构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2、在建筑学上,进深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壁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进深大的房屋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但为了保证建成的建筑物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在设计上要求不宜过大。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而目前我国为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此外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房屋进深和开间比例多少最佳?
1、房屋整体比例
(1)就自建房比例而言,进深不能太大,不然会造成狭长型的房屋,那么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开间的尺寸要适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会让居住者觉得比较的压抑,太大可能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2)农村自建房其整体比例一般设置成1.5:1(进深:开间)的比例会比较的合适,其中进深常用的长度在3-6m之间,以0.3m的规格递增,也就是说进深常用的长度是3m、3.3m、3.6m等。
(3)开间常用的数值在3-3.9m之间,一般砖混结构的开间在3.3m左右。
2、不同房间比例
(1)卧室:
卧室并不是越大越好。卧室过大给居住带来的安全感较少,私密体验也相对较低。主卧的开间在3.3—3.6米左右,进深在4.5—4.8米左右即可。房间的面积最多不要超过20平方米。
(2)客厅:
通常客厅和餐厅会连接在一起,它们两个合在一起的进深假如超过15米,中间部分就会出现“黑厅”,客厅中部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大大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进深保持在12米左右,相对比较合理。
普通住宅的客厅,舒适型开间为3.6-4.2米,举个例子:购买80平米左右的住宅时,客厅的开间最大不超过3.9米;购买120平米的住宅时,客厅开间在3.9米至4.2米之间比较合理。
(3)厨房:
厨房舒适型开间为1.8-2.1米,进深区间为0.9-1.2米左右,因为厨房过于狭长使用时会很不方便。
(4)卫生间:
卫生间面积一般为3-5平方米,开间为1.5-2.1米,进深为1.2-1.8米。当然3平方米是卫生间面积最低要求,只能满足洗手台、坐便器、沐浴设备最基本的洁具配置。面积在4-5平方米左右会更加舒适一些。
建筑进深和开间如何区分
区分进深还是开间是看房间的长和宽。开间是指房间的宽度,也就是说从屋子的一面墙垂直地进行测量,到另外一面墙之间的距离,就是墙面的宽度,也被称作为开间,一般的住宅开间不会超过3.9米,规格较小的开间尺度可以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有助于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防震性。进深是指建筑物的纵深各间的长度,在同一水平线下的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被称之为进深,各间的进深总和称通进深,简单来说进深和开间就是经过专业测量后的房间的长宽度。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辨别开间进深,建筑进深和开间如何区分的全部内容,以及如何辨别开间进深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