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历史真的有唐僧吗
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西游记里的唐僧是真实存在的
《西游记》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真实人物玄奘是有区别的。
延伸:
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yī),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其原型为唐玄奘。
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在书中暗指火属性。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并取别名为:行者、八戒,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手执由观音菩萨所赠的九环锡杖,身披锦襕袈裟。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 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来的名字叫做陈祎是法相宗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三藏法师,后来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唐僧。
玄奘在贞观元年的时候一个人向西边徒步走了五万多里的路,最终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回了真经。
玄奘取经的过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学遍了当时的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总共给唐朝带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经。
玄奘生平事迹
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不久,声名大起。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了空有二宗,批驳了师子光反对《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因而受到戒贤的赞赏。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并获胜。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玄奘死后去了哪里
历史上确有玄奘此人,但是与《西游记》的唐三藏却多有区别。历史上的玄奘绝不等于《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只是有一点原型的影子在罢了。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
玄奘的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上有三个哥哥。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至于为什么会去当和尚,只能说家贫,玄奘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0岁的陈袆被僧人哥哥带入白马寺。 唐武宗 李炎灭佛事件之前,唐朝佛学兴旺,寺院经济高度发展。因为生活穷得过不下去了,去寺院生活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玄奘此人对佛教文学却十分地感兴趣,尤其是大乘佛教。公元612年,在一次全国性考试来选择27名剃度的僧人中,陈袆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年27名僧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法号——玄奘。当时13岁的陈袆还是一个不许进入考场的小沙弥,他的剃度显然是一个意外。但是,就此也可以看出,年仅13岁的玄奘在佛学上的成就颇高。
玄奘为什么世称唐三藏?所谓三藏,其实就是佛教中的三门课程:经藏、律藏、论藏,通晓其中一门者,对应以“师”之头衔,即:精通经藏者尊为经师,精通律藏者尊为律师,精通论藏者尊为论师。只有同时通晓三藏者被尊为三藏法师,所以说,这个三藏其实就是一个学位名称而已,历史上有多位三藏法师,比如鸠摩罗什,但是玄奘最为有名,加之身处唐朝,被称为唐三藏。获得称号的那一年,玄奘仅仅只有24岁。年纪轻轻,便已经将佛学基本研究完,唐朝的佛学底蕴不深,于是玄奘决定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学习。
这里就牵扯到了玄奘多次向唐太宗递交出国留学的申请,也就是《西游记》中的通关文牒。古代都是很注重身份证明的,有了证明才能更好地行走四方。在这里不得不提醒一下,历史中的玄奘并不是唐太宗的御弟。玄奘多次请求被拒,太宗又怎么可能给他通关文牒。
于是乎,玄奘偷渡出国了,混在逃难的灾民之中,孤身一人,没有马,他在瓜州讲经时,一位名叫石磐陀的胡人来请求玄奘为他受戒,自愿当玄奘的向导。
有学者认为这个石磐陀就是现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的化身,石磐陀是玄奘收第一个弟子,而且身份是向导。这一点和孙悟空的身份非常吻合。而且自从玄奘为石磐陀剃度以后,石磐陀这个胡人就成了一个胡僧,胡僧与孙悟空的俗称猢狲在发音上非常接近,会不会是在流传过程当中,发生了这样的音变呢?但是这个胡人没有像孙悟空一样坚持到底,在一次未遂的谋杀后胡人石磐陀一去不复返。
石磐陀离开之后,玄奘历经艰辛,进入高昌国。在这里,玄奘才获得了一个御弟身份!!!!高昌王鞠文泰十分欣赏玄奘,与玄奘结拜,他希望用盛情把眼前这位博学的僧人留在自己的身边,玄奘的西行路途再一次受阻。玄奘以绝食抗争,以表他西行的决心。高昌王无可奈何,只好同意放玄奘离去,并赠与丰厚的物资。
历经艰辛之后,到达了印度,在此地尽情地汲取知识,然后带着传扬佛教知识的决心,带着一堆典籍回国。回国之后的玄奘受到太宗的热烈欢迎,毕竟这已经是一个已经学成归来的高僧了。太宗劝其还俗当官,玄奘委婉拒绝。之后留在长安弘福寺翻译经文。有研究者统计,玄奘从公元645年5月到公元663年10月,17年6个月期间翻译佛经1335卷,平均每年75卷,每月约6卷多,也就是每5天翻译一卷。 这工作量,简直高到可怕,我怀疑玄奘的死属于过劳死。
历史记载:公元664年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跨越屋后水渠时,不慎跌倒,小腿处稍许破皮,但是从这天起,玄奘就一直卧病在床,二月初五去世。
公元664年,农历的4月14日,唐朝僧人玄奘的葬礼在都城长安举行。送葬的队伍从城南的皇家寺院大慈恩寺出发,中途经过都城最主要的街道, 超过百万人的送葬人群站在街边,目送着身裹草席的高僧遗体最后一次从这里经过。为一个和尚举办这种规格的葬礼在 历史 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的一生都在学习工作中度过,早年是安稳的,27岁踏上西行的道路,长达两年的徒步旅行,1万两千公里的行程,穿越108个国家,他用一双脚,生生地走过了丝绸之路,沿途不断记载各国的地理特性、风俗习惯、饮食等,这给后世研究西域一带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他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坚毅果敢,后期勤勤恳恳翻译佛教经典,《心经》短短的260字,却颇为人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流传千古,玄奘绝不可能等于《西游记》中那个啰啰嗦嗦的唐僧。
以上就是关于玄奘是真实存在的,历史真的有唐僧的全部内容,以及玄奘是真实存在的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