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佛教中说的上品,中品,下品是什么
九品是佛教名词,极乐世界之四土,每一土中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如是层层无尽,品位亦无尽也。
以下所说九品之相,是将四土九品合而论之,非指一土中之九品也。
下品下生
若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后乃改悔,发心念佛。若信愿具足,念佛之时心多散乱,妄念纷飞,谓之散心念佛,是下品下生之相,以五逆恶障故,不能摄心为戒,障于禅定,故心多散乱。对治散乱之法,可用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
下品中生
若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虽已破戒,却不生惭愧,遮掩破戒,不净说法。说法是善,破戒是恶,故成杂毒之善。后乃改悔,发露忏悔,发心念佛,念佛之时,若干句中,不夹杂妄念,谓之成片念佛。此时散乱渐少,定力渐增,正在念佛之时,时而散乱,时而成片,是下品中生之相。《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四》云:“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 纯一无杂是定,此人以破戒故,障于禅定,故仅能成片。以说法故,集积善功,故高于下品下生中人。若欲更高品位,当严持净戒,极力忏悔。
念佛之人,贵在持戒,律净双修最为稳当,如比丘犯四根本戒,是波罗夷罪,不通忏悔,人天无分,何况涅槃。唯净土法门有胜义方便,因念佛故,得生西方,可下品中生,如《观无量寿佛经》曰:“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偷僧祇物是破盗戒,不净说法是指破淫戒人而为他人演说佛法教义。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但是此人修念佛法门,故得下品中生,此是净土胜义方便也。若修余门,则不通忏悔,必堕地狱矣。
下品上生
若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后善根成熟,自省改悔,发心念佛。若信愿具足,正在念佛之时,从头至尾毫无散乱,心存 正念,除佛号外所有妄念皆不生起,不念佛时则心仍散乱,如是念佛谓之成段念佛,是下品上生之相。
总而论之,下三品中皆是不善众生,是谓下根凡夫。下根之中又分三根:一、下下根,造上品五逆十恶者是下下根人,下下根念佛时,从始至终皆有妄想,是谓散心念佛,属下品下生; 二、下中根,造中品十恶者为下中根人,下中根念佛时,时而散 乱,时而成片,是谓成片念佛,属下品中生; 三、下上根,造下品十恶者为下上根人,下上根人正念佛时,便全无妄想,不念佛时,妄想又起,是谓成段念佛,属下品上生。祈勉励。
中品下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下品十善,行世仁慈,恪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性调柔善,不简自他是非人我,见物遭苦慈心救之,虽不曾闻佛法,但其心其行暗合佛教五戒,属世俗善。此人若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信愿具足,念佛之时贪心不起,是中品下生。
中品中生
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此位中人,能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但仅以一日一夜持戒功德,戒香薰修,由戒生定,念佛之时嗔心不起,是中品中生。
中品上生
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此位中人,能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无论重戒轻戒,严持不犯,毕命为期,非仅一日一夜。若不慎犯戒,立即忏悔,不使罪业超过一日一夜,如是戒香功德,熏修禅定,故念佛之时痴心不起,是中品上生。
结而论之,中三品中皆是善人,与《佛说无量寿经》中下辈齐,此中分三根:一、中下根,合于五戒世间八德者,是中下根人,又名世间善人,中下根人念佛之时贪心不起,可中品下生。二、中中根,若一日一夜不犯诸戒者,是中中根,又名小乘下善凡夫。中中根人念佛之时嗔心不起,可中品中生。三、中上根,若一生不犯诸戒者是中上根人,又名小乘上善凡夫。中上根人念佛之时痴心不起,可中品上生。
复次,中三品中,仅是伏住贪嗔痴,而丝毫未断,是名相似事一心,以四土论,属凡圣同居土,以圆教论,属五品观行位,为外凡位也。以三昧论,属凡夫念佛三昧。
上品下生
若有众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自利利他之无上菩提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虽是大乘下善凡夫,但是,念到断见惑,是圆教初信、别教初住位。念到断思惑是圆教七信、别教七住位,此时证入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者,已断见思二惑,故不为见思二惑所扰乱耳,是为上品下生,以三昧论,属二乘念佛三昧。以四土论,属方便有余土。若仅断见惑,思惑未断,则仍属凡圣同居土。
上品中生
若有众生,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或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或不诵大乘方等经典,但是善解义趣,于第一义空之理,深信不疑,心不惊动,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虽是大乘中善凡夫,能念到断尘沙惑伏无明惑者,是上品中生,在圆教八信、九信、十信位,假观现前,见俗谛理,开法眼,成道种智。八信断三界内尘沙,九信断界外尘沙,十信伏无明,仍属方便有余土,仍属事一心不乱,亦可名相似理一心不乱。以五位论,属资粮、加行二道。仍是内凡位。
上品上生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即是发菩提心,又能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则净业三福具足。虽是大乘上善凡夫,但念佛之行,能念到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者是上品上生,是名理一心不乱。以三昧论,属菩萨念佛三昧。在圆教初住至等觉位,计四十一位次也。以四土论,属实报庄严土。以五位论:属见修二道。初住为见道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计四十一位次为修道位也。
总而论之
上三品中,也有三根:一、上下根,发菩提心,半信因果者是; 二、上中根,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或读诵大乘,或不诵大乘者是; 三、上上根,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者是。仁者善思之。
理一心不乱,若言悟入,即大势至法王子所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谓,若言证入,即是上品上生。凡夫之心(圆教十信位以下皆名凡夫,其中五品观行位以下为外凡,初信至十信为内凡),因无明覆蔽,不得开显如来秘藏。念佛功德,从真心起,真心如日,无明如暗,是日出,群暗消,称洪名,无明灭,故念佛能豁破无明,开显如来藏心,此如来藏心,乃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无明断尽,证入常寂光土,究竟成佛。谓之究竟位。
《要解》云:“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二边”指空有二边,理一心不乱,不为空有二边所扰乱,全归中道,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如来一切种智海),《疏钞》云:“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泯,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是理一心不乱境界也。亦即正念佛时,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众生相,中无寿者相,虽离四相,但是,一句佛号历历分明,句句清楚,念念不断,心心无间,是名理一心不乱也。
《疏钞》云:“理一心者,念而无念,即实相也。”《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五》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华严经》云:“若常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若常睹见无量佛,则见如来体常住。”正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之理一心不乱境界也,以三昧论,是菩萨念佛三昧也。
或曰:“四禅八定,次第分明”,吾则曰:“九品四土,位次炳然”,四禅八定,不了生死,九品四土,一生成佛,上之则等觉菩萨,如文殊,普贤尚发愿求生净土,下之则五逆十恶,亦可立登九品,故《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矧弥陀接引,释迦劝进,吾辈凡夫,何甘落后?当勤精进,踵文殊普贤贤之芳踪,秉释迦弥陀之遗教,信愿持名,依教奉行,堪称如来第一弟子,众生第二导师也,祈上求。
上中下三品是什么意思
三品的解释(1).三种,三类。《易·巽》:“ * :悔亡,田获三品。” 高亨 注:“田,猎也。品,种也。筮遇此爻,其悔将亡,行猎将得三种猎物。”《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 孔 传:“金、银、铜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铜三色也。”《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张彦》:“ 巴巫 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胁之。”《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隋书·经籍志序》:“ 炀帝 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 琉璃 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 清 王夫之 《知性论》:“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三品者非 无所 自成。” 词语分解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 部曲 。三国( 中国 朝代名)。 表示 多次 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部首 :一; 品的解释 品 ǐ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 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 品位 。 性质 : 品质 。 品行 (妌 )。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 人品 。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品评。品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 品味 (品
人贵有三品最佳答案
这三种品格特别的高贵,分别是能够沉得住气,有主见,第2种就是能够弯得下腰有自信,第3种就是能够抬得起头,能看清远方的路。
吉他三品战士是什么意思
品味(指人)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品味?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合起来,大概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休养。但品味从字面上还有另外一个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释。品是品尝,味是味道,合起来倒有品尝味道的意思。比如同样是一杯茶,有的人端起杯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这个茶是什么味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品味。而另一种人,会在一间四壁排满了书,窗前有几棵绿意盎然的植物的屋子里,他斜斜地靠在用竹藤做的沙发上,捧著一本书,沏上一杯茶,让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下慢慢地舒展开来,一阵阵的清香在四周飘荡。然后,他再端起茶杯,细细品尝,让那茶水苦中带甜,甜中带涩的味道由舌尖慢慢沁入心扉,然后由品茶而品到生活,品到人生……这就是品味。
生活品味,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为品尝生活的味道。但不是用舌尖用味觉去品,而是用心去品。比如说看到秋天里一棵掉光树叶的大树,有的人感觉到的无非是一棵光秃秃的树嘛,而有的人却能品出一种萧瑟苍凉的美。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个孕妇站在自己座位旁而须让座时,有的人会觉得懊恼,觉得倒霉,甚至对那个孕妇产生了一种厌烦埋怨的情绪。而另一种人,会心甘情愿地主动让座,并且会从对方的感谢和旁人的赞许中品到一种付出的快乐、奉献的快乐。再比如说,同样是做销售,有的人感觉到做销售就是一种必须厚著脸皮求人,然后才能让自己赚到钱的工作,有的人却能从对客户的服务、关怀、交流中品味到这是一份能帮助客户,能给客户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且赋有挑战性,能实现自我价值、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事业。
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和态度体现出一个订品味的高低。
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鲁低俗,愚昧无聊,但往往这种人还自以为是,丑态百出。
说人的品相好 是什么意思?
品相一般用来表示收藏品的完好程浮。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好多领域,人的品相好我猜就是外貌好吧,现在好多人也用品相形容狗狗。
品人是什么意思
观察人性,理解人性,包容人性,品人论事,直指人心
其实哦、品人和品茶是相对的,就是嘻嘻的理解,剖析一个人的全部,当然内在因素是主要的。包括人品,性格,为人的态度,人生观。等等~~
品人一语,语出刘义庆,南朝宋人官至兖州刺史。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著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其中最有名的是《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汉末至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逸事趣闻的笔记体小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刘义庆也因此书而名垂千古。
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的守护神,这侧格言是什么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这就是说无论是小到过日子,还是大到治理国家,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是首要的,先学做人,然后才能做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的守护神”,也强调的是做人是首位的。
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尽管很多,但我认为以下三种品质在工作中是最重要的:一是表里如一,做人要襟怀坦荡,言行一致,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二是要慎独,虽不能做到兼济天下,也要做到独善其身,这是最低标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接触的人鱼龙混杂,这就要求我们远小人,近君子。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我们不能成就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也要力争优秀,有高风亮节。在工作上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在交友上对一部分人推心致腹,言与行无愧于已无愧于人。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得有人说过: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你会更了解自己。我想,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赞美,这是正常的,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学会尊重别人。
说一个人的品位很低很低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喜欢的都是一些比较低级的东西,或是审美观比较低。
粤语:吾系人甘品是什么意思?
不是一般人的品性(品行),也就是脾气等比一般人厉害的意思
说人纯品是什么意思
指品德端正、心地善良。
说一个人没品什么意思
没修养
给人奉茶时说,一品人生,二品社会,三品…啥,谁知
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包括: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 ,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容易烫手,且不恭敬。正确做法是
茶与茶具
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 *** 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 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即清洗,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佛教中说的上品、中品、下品,这三品在世间人是什么位置?
九品是佛教名词,极乐世界之四土,每一土中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如是层层无尽,品位亦无尽也。
以下所说九品之相,是将四土九品合而论之,非指一土中之九品也。
下品下生
若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后乃改悔,发心念佛。若信愿具足,念佛之时心多散乱,妄念纷飞,谓之散心念佛,是下品下生之相,以五逆恶障故,不能摄心为戒,障于禅定,故心多散乱。对治散乱之法,可用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
下品中生
若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虽已破戒,却不生惭愧,遮掩破戒,不净说法。说法是善,破戒是恶,故成杂毒之善。后乃改悔,发露忏悔,发心念佛,念佛之时,若干句中,不夹杂妄念,谓之成片念佛。此时散乱渐少,定力渐增,正在念佛之时,时而散乱,时而成片,是下品中生之相。《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四》云:“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 纯一无杂是定,此人以破戒故,障于禅定,故仅能成片。以说法故,集积善功,故高于下品下生中人。若欲更高品位,当严持净戒,极力忏悔。
念佛之人,贵在持戒,律净双修最为稳当,如比丘犯四根本戒,是波罗夷罪,不通忏悔,人天无分,何况涅槃。唯净土法门有胜义方便,因念佛故,得生西方,可下品中生,如《观无量寿佛经》曰:“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偷僧祇物是破盗戒,不净说法是指破淫戒人而为他人演说佛法教义。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但是此人修念佛法门,故得下品中生,此是净土胜义方便也。若修余门,则不通忏悔,必堕地狱矣。
下品上生
若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后善根成熟,自省改悔,发心念佛。若信愿具足,正在念佛之时,从头至尾毫无散乱,心存 正念,除佛号外所有妄念皆不生起,不念佛时则心仍散乱,如是念佛谓之成段念佛,是下品上生之相。
总而论之,下三品中皆是不善众生,是谓下根凡夫。下根之中又分三根:一、下下根,造上品五逆十恶者是下下根人,下下根念佛时,从始至终皆有妄想,是谓散心念佛,属下品下生; 二、下中根,造中品十恶者为下中根人,下中根念佛时,时而散 乱,时而成片,是谓成片念佛,属下品中生; 三、下上根,造下品十恶者为下上根人,下上根人正念佛时,便全无妄想,不念佛时,妄想又起,是谓成段念佛,属下品上生。祈勉励。
中品下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下品十善,行世仁慈,恪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性调柔善,不简自他是非人我,见物遭苦慈心救之,虽不曾闻佛法,但其心其行暗合佛教五戒,属世俗善。此人若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信愿具足,念佛之时贪心不起,是中品下生。
中品中生
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此位中人,能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但仅以一日一夜持戒功德,戒香薰脩,由戒生定,念佛之时嗔心不起,是中品中生。
中品上生
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此位中人,能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无论重戒轻戒,严持不犯,毕命为期,非仅一日一夜。若不慎犯戒,立即忏悔,不使罪业超过一日一夜,如是戒香功德,薰修禅定,故念佛之时痴心不起,是中品上生。
结而论之,中三品中皆是善人,与《佛说无量寿经》中下辈齐,此中分三根:一、中下根,合于五戒世间八德者,是中下根人,又名世间善人,中下根人念佛之时贪心不起,可中品下生。二、中中根,若一日一夜不犯诸戒者,......
以上就是关于人的三品是什么意思,佛教中说的上品中品下品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人的三品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