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钢琴踏板是先弹音符后踩延音 还是和弹同时
看钢琴谱
有正常的踏板,
还有后踏板。
正常的就是弹音符的时候一起踩
后踏板是弹音符的时候抬起踏板再踩
弹钢琴时要怎么使用踏板呢
立式钢琴一般都有三个踏板,即:中间踏板、左踏板和右踏板。下面是我整理的弹钢琴时要怎么使用踏板 ,欢迎阅读。
弹钢琴时要怎么使用踏板
(1)位置——脚根着地,与踏板的距离是正好能使前脚掌中部置于踏板的圆端部之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
(2)动作——脚根不离地,以“脚脖子”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抬起来,也叫作放开、放掉踏板。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也可以离开一点点,即把脚掌抬得稍高,那是为了“放得干净”。
有个别钢琴家由于情绪激动,踩踏板时,脚跟离地,将整条腿和整只脚提起踏下,初学者切勿模仿。
学钢琴时要怎么使用踏板 钢琴踏板技术动作分析
(3)灵活——脚脖子保持灵活、自如,小腿任由牵动,毫不用力。由于脚天生不如手那么活,所以脚脖子的敏捷需要练习。要能够慢慢地踩到底,慢慢地抬起来, 突然踩到底,猛然抬起来,还要会轻轻地“点一下”,或以快速持续地点下去,叫“碎踏板”,也称“抖动踏板”或“颤动踏板”。
(4)深度一理解踏板的深度。将踏板从原位到踩到底是踏板深度的整个距离。假如把这个距离作为数值1,踏板还有1/4、2/4、3/4等不同的深度。这既 可以从上往下计算,也可以反过来,从下往上计算。即往下踩时,根据音乐的需要,可以踩下1/4或1/2或3/4或到底。到底后的抬起脚(放踏板),可以抬 起1/4、1/2、3/4或全部抬起(全放掉)。
将踏板深度做这些划分,是因为止音器切实地压在琴弦上与稍稍挨着或完全离开,效果都不一样。还有,同样深度的踏板,对不同粗细的琴弦(不同的音区)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5)差异 ~钢琴踏板虽然是按一定的规格设计的,但不同牌号、不同型号,甚至同牌号、型号的钢琴踏板,其深度、敏感度、重量感都会有差异。有的,脚一 挨着,就有反应;有的,要先踩下一点点,再踩,才有效果;有的到底较深,有的较浅。踩的感觉有的较重、有的较轻。最后,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也会有所不同。
钢琴除锈方法
钢琴容易受潮,经常会出现钢丝生锈,除了感官上不好看,轻的使音质变坏,重的容易断弦,因此钢丝的除锈也是很重要的钢琴养护工作,过去的除锈方法,很多是以损害钢丝的表面来换取除锈的效果的,可以取得短期的效果,但很快钢丝还会生锈,而且还会更严重。
为了避免出现越除锈越生锈这样的局面出现,我建议可以用锡纸来除锈,将锡纸揉成团,在钢丝上快速用力上下移动,很快钢丝就会变得表面光滑油亮,无锈迹,而且这样除锈的钢丝也不容易再次生锈,因为锡比钢丝软,在搽锈的过程中,锡已经被涂在钢丝的表面,起到了给钢丝表面加了防锈层的作用。
钢琴右踏板的作用怎么使用教学视频
钢琴演奏中,右踏板的运用多变且具有个性 ,但归纳起来 ,它的使用一般可从踩下的“时 间”和“深浅”两方面来分类 。
(一)从踩下 “时间”上划分
l、预备踏板,也称音前踏板。即在弹奏前把踏板踩下去,制音器先全部打开,造成一种空旷感 ,使声音一发 出就得到丰满的音响 。常用于加强乐句及和弦的开头部分。如贝多芬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开始处。
2.节奏踏板 .也称 随音踏板 或同步踏板 。它与音乐本身的节奏一 致 ,手脚齐上齐下同时进行 ,这种方法能够加强节奏,产生浑厚的共鸣,显著增强音量 ,丰富音 响。适用于一些强调节奏的乐曲 ,如浪漫派玛祖卡舞曲、华尔兹舞曲和波兰舞曲等,是一种易于掌握的踏板法。
3.切分踏板 ,也称音后踏 板或旋律踏 板 ,是踏板 运用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声 音发出后再踩下踏板 ,在 后面新 的和声 出现的同时放掉踏板,后再立即重新踩下 。这一踩法通过连接乐句之 间的和声与旋律,充分表现乐曲的美感,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尤其是在弹奏慢板乐曲或抒情歌唱性旋律时 ,如在 贝多芬奏鸣曲《悲怆 》第 二乐章中 ,为使主次声部有所区别 ,突出旋律 的线条 ,采用切分踏 板不仅帮助连接音符本身,而且 丰富 了音质 ,起到连而不糊 、叠而不混的效果。
4.抖动踏板 .也称颤音踏板 。利用脚 的快速抖动在连续 、急速的一串音阶、八度或长的 tr中使用 的一种特殊踏板法。使用时要求脚掌与脚腕部放松抖动,采用相当浅的动作,如在肖邦《革命练习曲》中,右手要有铿锵有力的弹奏 ,而左手 的快速行音型却要求似狂风一般激烈流畅。这时使用抖动踏板 ,声音既不会失去丰满 的音质 ,也不会混浊。
(二)从踩下“深浅”上划分
1.全踏板 。即踏板 一踩到底 ,制音器完全打开 .让琴弦完全 自由震动,使音响持续而连贯。如章鸣的《瑶族民鼓舞》左手模仿民鼓的声音,低音弹出后要持续足够的时间就像击鼓后的回声.用全踏板就可获得这个效果。
2.半踏板 。在和声 的背景 上保持 一个低音 ,当上 面的和声出现混浊时,用很小的动作 ,换掉上 面的和声 ,只把踏板提起一半 ,然后再迅速踩下。这一踩法主要是根据低音比高音消失得慢的原理而使用,从而起到尽可能使低音保持长久,又能得到高音音响纯净的效果。
3.层次踏板。如 1/4,1/3,3/4等踏板,这类踏板在乐谱中无法用记号准确标明。只能靠演奏者对乐曲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深厚功夫与敏锐的听觉来加 以控 制 ,是对演奏者 的较 高要求 ,同时也是演 奏者个性的体现。
钢琴踏板的使用方法,流行钢琴
钢琴的踏板是除钢琴键盘外最重要的钢琴配件,电钢琴也是如此,他由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于1711年在改造钢琴时发明的。踏板经过从没有到1个,2个,3个,4个的历史,现代钢琴一般有三个踏板。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正确地、恰当地使用踏板,对音乐内涵的表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使音乐更加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更光彩、更感人。失败的踏板会歪曲音乐,甚至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
一、钢琴踏板的原理以及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差异
1.右踏板
右踏板也叫制音器踏板、延音踏板、强音踏板、连音踏板。在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上的原理和效果是相同的。踩下时,平时压在弦上的所有的制音器立即扬起离开琴键,让所有的琴弦可以自由地持续振动,这样,奏下的音就会持续延长到自然消失为止。当你抬起脚放开踏板时,所有制音器立即压上琴弦,制止琴弦振动,音响立刻停止。右踏板能起到使声音延长、音与音连接起来、增强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 通俗音乐用的很多,可以说最多。很多乐谱上并未标明在哪里使用制音器踏板,这需要演奏者去自己琢磨和演绎。
2.中踏板
在 立式钢琴 上叫弱音踏板,它是以降下隔在榔头与琴弦之间的薄绒而达到改变音色、音量的作用。立式钢琴上的中踏板在正常的乐曲演奏中是不用的,它主要是在练习时起减弱音量而不影响别人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也许叫消音踏板更合适,这样也有别于左面的那个弱音踏板。现在也有部分立式钢琴的中踏板完全采用 三角钢琴 的原理制造。中踏板在三角钢琴上叫保持音踏板、持续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演奏者弹下一个音或和弦,同时踩下中踏板,则刚才所弹的音将得到保持,而演奏者接下来再弹的音将不会被保持。中踏板只使踩下时所弹音的制音器打开,这和右踏板踩下后所有的制音器打开是不同的。 右踏板和中踏板同时使用时,可以使中踏板保留住一些音,而右踏板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执行自己的任务。 尤其需要低音或者和弦背景的时候,如印象派的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某些作品会用到,如他的作品《水中倒影》的一个片段 德彪西 ---- 水中倒影(意象集第一集)
最下面的一个保持音就需要中间的延长音踏板,而中间的用左手,最上面的用右手演奏。这个踏板的功能是不能用制音踏板代替的。这个踏板在一些通俗音乐和节奏型中也会用到,得到和右踏板不一样的效果。目前,决大多数的电钢琴的踏板完全采用三角钢琴式的踏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使我们普通的电钢琴拥有了高级的三角钢琴踏板的功能,这也意味着能够演奏一些在立式钢琴和没有标准踏板的电钢琴上不能演奏的音乐作品。或者制造出他们所不能制造的音乐效果。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中踏板的乐谱符号。
3.左踏板
也叫弱音踏板、柔音踏板。在立式钢琴上,左踏板踩下后,缩短了榔头与琴弦的距离,达到减弱音量、改变音色的目的。在三角钢琴上,左踏板踩下后,击弦机向一侧移动位置(琴槌和整副键盘都会同时发生横向移动),使原来三根弦变成两根弦或一根弦振动发音,达到减弱音量、改变音色的目的。左踏板踩下一般标记为una corda(原意是一根弦),放开标记为tre conda(原意为三根弦)。 在通俗音乐中的一些地方比如比较安静的段落也可以考虑应用。
由于右踏板使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本文重点论述右踏板的使用,以下的右踏板简称为“踏板”。
二、踏板的标记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在少数作品中标有踏板,到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作品中踏板符号标记就多起来了,之后在浪漫派作曲家如肖邦、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的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踏板标记。到了印象派的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又很少标注踏板了。现在,我们见到的乐谱上常见的踏板标记符号: , 蓝色的爱第一小节中,第一个符号是踩下踏板,第2个符号是放开踏板。
三、右踏板的使用方法
(一)脚的动作基本要领:首先我们要把前脚掌中部放在踏板的圆端之上,脚太靠近钢琴就会使脚尖顶着琴板,脚离钢琴太远就会用脚趾踩踏板。脚掌要一直紧贴踏板,脚后跟始终着地,以脚腕为活动轴心。脚的踩放动作要灵活自如。
(二)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浅,右踏板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1/2踏板)、1/4踏板、3/4踏板,或有控制地逐渐加深地踩下等。而放右踏板也有:一次全部放完,放一部分(1/4,1/2,3/4等)或有控制地慢慢放起。
按照踩下踏板的时间,右踏板可分为:
1.同时踩下,也叫同步踏板、直踏板。经常用于强调节奏特点的音乐中。直踏板有时在整段音乐中都采用,有时只是加强某一音或某一个和弦。两个直踏板之间总有一些间隔来强调直踏板节奏鲜明的效果。 这种踏板用法也有人把他叫做节奏性踏板法, 这种踏板的使用办法在弹奏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前的钢琴作品中运用得很普遍,它的使用方法是:踏板与和声同时或与强拍同时踩下,在下一个和声出现前放掉,与再下一个新的和声在相同的节拍上做同步的踩放。这种方式通常在弹奏需要特别干净的音响效果的巴洛克作品或早期古典作品时使用,也可以把它作为初学者偶尔尝试踏板使用方法时使用。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Op.331No.12的第一乐章结尾处就可以采用这种节奏踏板法。
2.音后切换,也叫切分踏板。可帮助连奏及和声连接、加强旋律的歌唱性等。它的使用方法是在弹奏须连接的第二个音时,在手指向下弹奏琴键的同时抬起脚,并在手指还未离键时迅速踩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时有一个手和脚方向相反的动作,即手指弹音的同时脚向上抬起。要把脚的“上下”动作练习得自然完整,几乎合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切分踏板要注意:a.手脚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b.用耳朵检查声音是否连接并且切换干净。c.右脚紧贴踏板,感觉脚和踏板同上下,踏板完全在脚的控制下。切忌似换非换和出现踏板失控产生的杂音。切分(syncopated)踏板法也被称为连音踏板法或跟随(following)踏板法,这是踏板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它与手指弹奏动作的关系很像是公园里儿童游乐场的跷跷板。当手指触键时,脚迅速的抬起然后再落下,如果手指是在正拍弹奏的话,那么踏板通常要错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如果演奏速度很快的话,有时可能要错后一个八分音符,当下一个正拍出现时脚再重复放开落下的动作。这种方法能够使演奏时的和声效果饱满丰富而又不至于浑浊,同时能够延长许多手指无法延留的音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放踏板的时候一定要放彻底,以免将前一个和声进行的音效带如下一个和声,另外,踩下的动作要非常及时,以免出现断裂的和声效果。可以说这种踏板的使用方式,是所有踏板使用方法中最难掌握却又最常用的一种。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是用双手尽可能慢的以单指弹奏音阶,这样。在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二册中的《比尔的山羊》一曲,就是训练切分踏板法的一个极好的入门教材。
3.音前踩下的踏板,叫预备踏板。在弹奏前,先把踏板踩下,让制音器全部打开后再下键,可以使声音更丰满。只能用于乐曲的开始、新段落的开始或较长时值的休止符之后,通常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而用,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演奏《夕阳箫鼓》之前,可以用预备踏板,使所有的制音器都打开,暗示演奏即将开始,使听众充满了对音乐的期待。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开始处,也可以使用音前踏板。
4.抖动踏板,也叫“颤音踏板”,是一种连续不断地急速更换踏板。常用于音阶、半音阶上,这样即可保持音量又可避免声音的浑浊。 其使用方法顾名思义是频繁地用小动作踩换踏板,可以把动作做得浅一些,,不用把踏板完全踩到底,但切换的频率要快,它能使制音器碰到琴弦,从而既不使声音完全闷住而失去回声和泛音共鸣,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共鸣而使得和声效果过于混浊。具体方法是:脚尖以十六分音符的弹奏速度快速地作小动作的踏板切换。很多时候,当出现音阶式进行的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乐段时多数人因为害怕音响效果浑浊而不敢使用延音踏板,但这样容易使声音效果缺乏润饰而显得干涩,与前后乐段的声音效果不统一,如果快速的频繁切换踏板就可以在保持音色光泽度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声音浑浊。这种时候可以以脚趾尖的动作来做小幅度的踩踏,不要抖动小腿或脚腕,以免造成腿部肌肉紧张和疲劳。在萧邦上午《幻想即兴曲》Op.66中,十六分音符的下行就可以采用这种颤动踏板法。
5.半踏板法顾名思义是只使用一半的踏板,即不将踏板踩到底,只踩其一半或将踏板踩到底但不完全放干净就重新踩下,实际上,对于不同的琴,可能不一定都是“一半”,或多或少,这种做法经常出现在印象派和某些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以便造成一种朦胧飘渺,含混迷离的音响效果。当希望和声效果含混迷离时可以采用踩到底放一半的方式,以便将前一个和声的某些泛音带进下一个和声的音响中去,如果希望和声的效果朦胧飘渺,音响共鸣不那么清晰,则可以不将踏板踩到底只踩一半,但换踏板时要完全放干净。例如在德彪西的前奏曲《埃及古壶》中,使用这种踏板可以得到一种悠远,飘渺的迷人音响效果。在音乐片段中不想要更多的和声效果,希望和声的颗粒感更强,或者要突出旋律和加花,可以使用半踏板,这在通俗音乐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复调性质的音乐中也可以考虑用半踏板来润色声音。关于半踏的资料非常少,而这个功能对于电钢琴又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贝多芬的〈致爱丽斯〉的前面章节中,因为上行的音符和下行的音符形成一个旋律线条,都需要干净的,颗粒感,如果不用踏板声音太干,用全踏,声音太混,把清新的感觉弄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用半踏是很有效果的,大家可以一试便知。试完以后,也许你就真正懂得了半踏的涵义,也就可能知道了他的重要性。
在踏板的使用法中,直踏板和切分踏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者必须首先学会这两种踏板法。
四、右踏板的使用规律
1.依据和声的变化来更换踏板。
和声清晰是演奏的基础。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和弦用一个踏板。和声改变了,踏板也要相应更换。无论和弦的形态是柱式和弦、分解和弦还是半分解和弦,都必须遵守这一法则。
几个连续的柱式和弦运动时,一个和弦使用一个踏板,如果是连奏还可以用切分踏板完美地弹出连奏。
和弦以连奏的琶音(特别是长琶音)形式出现时,可以用踏板。
低音的线条很重要。在一些用手无法保持低音而又特别需要和声支撑的乐段,由于低音是和声进行的基础,所以要用踏板将低音保持住,使低音与和弦连起来。这个时候也可以考虑用中间的延长音踏板。
2.有助于节奏和动力的表现,这种踏板又被称为“节奏性踏板”。
在一般节奏性强的乐曲中,如四拍子的进行曲,三拍子的圆舞曲,二拍子的舞曲等,或在节奏感很强的和声伴奏音型中,为了强调有特性的节奏型,加强节奏的韵律,使节奏感更鲜明、更生动,往往可用直踏板。即在强拍踩、弱拍(或弱位)放,或在四拍子的强拍、次强拍上用踏板点一下等。如储望华《解放区的天》,开始4小节是强烈的锣鼓节奏,每一拍都用前半拍踩下、后半拍放开的直踏板。
3.乐曲中出现特强音(sf)、重音(>)、切分音、某些强有力的结束和弦时,为了增强音量和共鸣,在这些音上可以用直踏板。这种踏板称为“重音踏板”。
4.以色彩效果的需要为依据使用。
不同作品要求不同的声音色彩。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作品的性质以及它们所需要的声音来决定怎样使用踏板。例如,一连串连续音阶或半音阶,在古典作品中,为了声音清晰,一般不用踏板或用少量的踏板;但在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1854—1925)、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里,在伴奏和弦的衬托下,这些音阶、半音阶中不少音是作为经过音的,必须踩在一个踏板里。如果不踩踏板,就会失去音乐,只剩下互不相干的、干巴巴的和弦和音阶了。同样,音阶、半音阶在需要微风拂面的效果时,可以用颤音踏板;在需要朦胧的效果时,可以将踏板踩浅一点。
不用踏板的音乐和有踏板的音乐之间在音响上可显示出极大的不同,这种效果常常用来使音乐获得对比。在恰当的地方,用一种干的声音作对比,会令听觉焕然一新。当然,这应当经过设计、恰到好处。
5.根据作品的时代风格来合理使用踏板。
在车尔尼(Karl Czerny,1791—1857)的练习曲599、849、299、740中,有些是可以适当地使用踏板的。当然,在开始练习一首新的可以使用踏板的练习曲时,为了更加专注于解决手指的弹奏技术,可以先不加上踏板练习。
复调作品由于声部多,要保证每一个横线条的歌唱性和清晰度,要少用、慎用踏板。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清晰、透明的声音,在弹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可少用踏板,踏板踩浅些、短些、更换要勤些。贝多芬的作品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浪漫派时期要求和声共鸣、和声烘托、色彩效果等,因此,在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中,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要多注意踏板踩放的深浅,运用不同深度的踏板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是很粗的原则。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巴罗克、古典、浪漫、印象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的作品的踏板用法作专门的学习。
6.依据乐曲的性质、音乐的形象、音乐的语气来决定踏板。
(1)抒情歌唱、徐缓悠长性质的旋律,一般用切分踏板。这样可以加强旋律的歌唱性使它更加连贯、圆滑、音色柔和温暖而不会声音发干。
(2)雄壮有力、气势宏大的旋律,可以选用直踏板或切分踏板。
(3)活泼、欢快、节奏性较强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4)舞蹈性质的旋律,一般用直踏板。
(5)复调性质的旋律,少用或不用踏板。
在一首乐曲中,往往不止一种音乐形象。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的踏板法,即某些段落(或乐句、或某个音)用直踏板,而另一些地方用切分踏板。
7.为使音乐连贯而使用踏板。
当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超过手指的跨度或者用手指连接困难时,可以使用踏板把音与音连接起来。特别是在弹奏连续进行的和弦连奏时,切分踏板使不同和弦的完全连奏成为可能。
8.对声音(可以是一个音、一条旋律或和弦)加以润饰、美化。
(1)单音的美化:一个踩下踏板的单音,比不用踏板更为圆润,音量也微微增大。特别是当单音的连奏旋律以一个慢或中速的速度出现而又没有伴奏时,使用踏板可以避免声音太干。在决定是一个音符还是几个音符用一个踏板时,必须考虑速度、力度和音域。音域较低、速度不快时,可以每个音符都使用一个踏板。音域不太低、力度层次也不太强、走动较快的单音旋律,则应当用更长的踏板(几个音一个踏板)。
(2) 和弦的美化:使用踏板的和弦更加丰满。
(3)旋律的美化:旋律需要美化、需要力度变化或需要增加厚度时,可以借助踏板。在旋律有和声伴奏时,应首先考虑和声因素、同时兼顾旋律的润饰来决定踏板的使用。
有时短促的触碰踏板(踏板轻轻点一下),可以使声音美化,音乐更富有表现力,声音也不致于敲击、发干。
9.根据音区选择踏板。
在中音区,特别是低音区,不要把不该重叠的音重叠在一起。低音区应多换踏板或少用踏板。旋律在高音区时,不必担心因使用踏板而线条不清。在超高音区g3以上时,钢琴上已经没有制音器装置,踩不踩踏板没有差别,但这时使用踏板可以让所有的琴弦都振动起来,使钢琴上音色最单薄的这一段音区变得丰满起来。
10.根据速度。
速度慢应勤换踏板。速度较快则一个踏板可以使用长一点。
11.渐强踏板、渐弱踏板、高潮长踏板。
(1)渐强踏板,在渐强部分的一半慢慢踩下去,使踏板不断加深,直到上行结束进入另一个力度层次开始用全踏板,从而帮助手指更好地达到渐强和音乐情绪上扬的效果。
(2)渐弱踏板,与渐强踏板相反,是在渐弱的后半部分慢慢抬起踏板,使踏板不断削薄,从而达到渐弱的效果。这两种踏板对脚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潮长踏板: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有时可以使用较长时间的踏板,将和声音以及它们的经过音、辅助音合在一起,来增加音乐的力度,塑造乐曲的高潮,使音乐的气势更为磅礴。如李斯特《G大调钢琴高级练习曲》第六首最后4小节的高潮、《塔兰泰拉舞曲》结尾的大高潮,拉威尔《戏水》的华彩乐段,都可用长踏板。
12.踏板的强收和踏板的弱收。
多数用于乐曲的结尾。
(1)强收踏板:音乐结束的时值一到,踏板很快放掉,从而获得很强烈的音响和节奏效果。
(2)弱收踏板:音乐在安静的情绪中结束时(一般最后的音符有延长记号),慢慢地、柔和地放掉踏板,以产生一种均匀又逐渐消失的音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手指踏板”这一概念,它与脚踏的踏板虽然没有关系,但它也起到了延长音的作用,为其它的旋律或音型提供了一些单音的背景。比如那些隐藏在分解和弦里面构成隐伏旋律的单音都是通过手指留住琴键而获得的,还有阿尔贝蒂音型(阿尔贝蒂D.Domenico Alberti (约1710~1740)意大利作曲家、哈普西科德演奏家、歌唱家。约在1710年生于威尼斯,1740年卒于罗马。阿尔贝蒂在音乐史册上留名主要是他的奏鸣曲。这些奏鸣曲的左手部分惯用分解和弦音型作为伴奏(其奏出的次序为低音、高音、中音和高音)。这种分解和弦音型,后人称之为“阿尔贝蒂低音”。 )中被保留住的低音,以及复调作品中的那些延长音都可以称为“手指踏板”。
总之,踏板的运用是比较复杂的,也考验着我们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因此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也有人把踏板形象的叫做音乐的“调色板”,所以在踏板使用上真正能够体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专家强调踏板的运用要讲究“少而精,短而清”的原则,那就是要求我们做到仔细分析曲子,尽量少用踏板,能不用就不用,应该用的一定要用,做到踏板利用的时间要短,目的是使乐曲更加干净利索。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乱踩踏板的情况,那是亵渎音乐亵渎钢琴的坏事,我们坚决予以摈弃。
以上就是关于钢琴踏板是先弹后踩吗?,钢琴踏板需要时踩一下就可以了么的全部内容,以及钢琴踏板是先弹后踩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蒲公英】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35014927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